1 / 9
文档名称:

从《鹿鼎记》试论金庸对“侠”的解构.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鹿鼎记》试论金庸对“侠”的解构.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4/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鹿鼎记》试论金庸对“侠”的解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鹿鼎记》试论金庸对“侠”的解构《鹿鼎记》是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 也是武侠小说中的“四不象”作品。《鹿鼎记》表面上看似一幕诙谐荒唐的喜剧,骨子里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悲剧史诗和文化寓言, 俗极而雅, 奇而致真。在笔者看来它代表金庸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它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 通过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 运用调侃的语言, 对他一直着力书写的“侠”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反讽与解构。主人公韦小宝是以一个反侠的形象走进读者的视野的,由于此形象的创新与反传统, 他所带来的争议在“金迷”读者与“金学”研究者中一直未曾休止。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作家向来相信“宁可无武, 不可无侠”的观念进行创作, 武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侠士,这已经是一种共识。而没有侠义精神的小说还算得上武侠小说吗?因此有评论家说《鹿鼎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 而是一部描写世情的反武侠小说。该小说的风格、故事情节与金庸其他作品相去甚远, 彻底地打破了我们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心态中的“侠之梦”。那么金庸先生是如何在《鹿鼎记》中对“侠”进行解构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从小说的主角韦小宝身上来实现的。在论述这一论点前,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金庸先生其他著作中的传统侠者。一、金庸其他著作中的传统之“侠”什么是侠的行为?追溯起来,“侠”这一概念, 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中的“儒以文乱法, 侠以武犯禁”一句。这句话写出了侠必有武, 必会武,必能武之意。什么是侠的精神?金庸先生在为著名金评家吴霭仪的《金庸小说的男子》写的小序中说:“在武侠世界中, 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当先’。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 义是竭尽全力作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便是‘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儒家与墨家, 两者教人尽力为人, 追求世事的公平合理, 其极致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武侠小说的基本传统也就是表达这种哲学思想。”[1] 传统武侠小说在弘扬侠义精神的同时, 表现出一种试图依靠武力来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倾向。武艺非凡是一个“侠者”必备的条件。《射雕英雄传》中生性迟钝的郭靖靠降龙十八掌独步天下,黄蓉的打狗棒法青出于蓝胜于蓝。《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独狐九剑更加是使得出神入化。《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在故事的最末也学会了侠客行剑法。《神雕侠侣》中的杨过算是武功学得最多的:打狗棒法、弹指神功、蛤蟆功、九阴真经、默然***掌。众观金庸除《鹿鼎记》外的小说, 不仅所有的小说主角都身怀绝技, 就连许多配角也都是武功了得。金庸笔下的大侠们, 有哪一个不是练成绝世武功而在武林中扬名立万的? “侠”在某种层面上来讲是儒家文化中的一部分,可用四个字来概括: 忠孝节义。对父母亲要孝, 对兄弟姐妹要亲如手足, 对国家要忠, 而对自己则要严格要求,做到讲信用、讲礼貌、讲义气、知廉耻。武德上者, 侠士也。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侠”与“义”往往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飞狐外传》中的胡斐才称得上古典之侠,为了素不相识的钟阿四一家, 追杀恶霸凤天南而不遗余力; 还有反清复明的陈家洛、反明抗清袁承志、抗金卫国的郭靖、邱处机、反元保家的张无忌……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郭靖, 以一介平民之身,“铁肩担道义”, 死守襄阳十数载, 最后以身殉国。至于萧峰比起郭靖来是更上了一个层次的大侠, 他处在宋辽对峙的夹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