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活动教学困惑与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活动教学困惑与思考.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20/10/3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活动教学困惑与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活动教学:困惑与思考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品德与生活的一大特点。《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来实现。学生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但是,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困惑。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一、活动教学中常见的困惑困惑一:一个班级有五六十人,学生人数多,给教师组织活动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保证活动既兼顾群体需要,又兼顾个体差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感?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困惑二:情感源于学生活动中的真实体验,它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目标的实现是需要累积的。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只追求表面的“成果”而忽视深层的态度、情感发展的不良倾向,真正落实教学的情感目标呢?这又是一道难题。困惑三:老师提问之后,学生便开始“大量地说”——这是目前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许多老师深感困惑之所在。学生“大量地说”占用了教学时间,这是明摆事实。课堂上,如果学生大量地、重复地说,却看不到个人观点,没有个人见解,这显然是一种浪费。在大额班级中,“大量地说”对教学时间的占用,情况更严重。如何让学生的“说”更有价值呢?这还是一道难题。二、对活动教学困惑的对策思考活动过程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认识能力、行为****惯等充分地展现与形成的过程。活动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程度、同伴间的冲突与合作等,都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应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获得发展,而不能以知识点的掌握或最终结果来评判学生优劣。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惟有亲身体验过的才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教材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老师要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思考与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品德内化,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活动。学校地处城区,一出校门就是交通要道,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期,校门口的交通非常混乱。为此,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就成了学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主题活动时,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交警叔叔、过马路的人、汽车司机、闯红灯的人、乱穿街道的人等,从而在体验中提高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我还在保卫科长、班主任的协助下,把学生带出校门,通过实地考察,进行体验学****把课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由于教学空间突破了学校和课堂的限制,学生的全员参与就成为了可能,他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懂得了要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的道理。 、教学内容、资源条件和学生数量来确定,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