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秋声赋》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9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秋声赋》教案.doc

上传人:sxlw2014 2020/11/2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秋声赋》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教师版)课题:《秋声赋》时间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1、字音:悚(sǒng)然萧飒(sà)鏦(cōng)鏦铮(zhēng)铮砭(biān)人肌肤2、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3、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4、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二、问题导引5、第一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声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提示:(1).用一连串的比喻(博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等。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的具体可感。(2).作者巧妙的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6、第二段前半部分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其目的是什么?提示:(1)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由实入虚,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2)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见作者写秋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悲的特点。接着作者用“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从中看出秋的肃杀。7、第二段后半部分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这样写有何作用?提示:(1)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2)这样写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8、写童子“垂头而睡”“四壁虫声唧唧”,有什么作用?答案见教案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教案课时编号:032课题:《秋声赋》第一课时主备人:张宣成备课时间:2011年6月1号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学****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2、能借助文本研****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3、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能对文章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教学重点1、学****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2、能借助文本研****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教学难点1、文本研****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和体会。2、学****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