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比较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ppt

格式:ppt   大小:105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ppt

上传人:相惜 2020/11/10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比较文学论文的
开题报告
1
精选课件
考核性质:开卷考查
考核类型:小论文
考核时量:120分钟
考核题目:比较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评分标准:
1、标题:10分 选题范围;选题新颖度;文字提炼。
2、意义及研究现状:20分。 意义分析透彻度;
研究现状了解程度。(500字)
3、论述思路(结构):40分。中心突出;思路清
晰;结构完整;标题提炼精准。(二级标题)
4、主要观点:20分。观点明确,观点正确(300字)
5、参考文献:10分。格式规范;数量(5条以上)
2
精选课件
一、论题:
民族文化身份与国际意识的碰撞及调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当代的接受
二、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艺术文化事件的介绍和评价
2、研究状况介绍
3、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意义
(学术意义,现实文化意义)
3
精选课件
三、论述思路:
前言:一个备受关注的中西文化交流事件
一、 爱情主题下的重合与交错
1、爱情至上的主题诉求 (同)
2、中国式的爱情变调 (异)
3、文化观照下的中西爱情观 (文化探源——结论)
二、女性意识中的契合与背离
1、“自卑自虐”的女性心理 (同)
2、主体意识的强调与缺位 (异)
3、文化观照下的中西女性意识 (文化探源——结论)
三、审美风格上的趋同与陌生
1、紧张激越的艺术追求 (中)
2、清空宁静的意境营造 (西)
3、中西美学背景的差异 (文化)
结语:文化误读与艺术策略 (结论)
4
精选课件
四、主要观点:
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被改编事件,是中西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
一次深度碰撞。
2、 作为当代人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创作者有意识向“国际话语”靠拢,但
民族文化身份又使她自觉和很努力地进行着“中国式”的表达,由此,中
西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尤其是中西文化中不同的爱情观念、女性意识以
及美学原则等在这里实现了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交汇与碰撞,与此同
时也实现了彼此间各自文化特质的认证与彰显。
3、 关于《来信》在原著和改编中呈现出来的种种文化和艺术上的差异,笔
者以为,这既包含有某种文化层面的“误读”,同时也不排除是一种文化
意义上的策略。
五、参考文献:
[1]《三人书简——高尔基、罗曼·罗兰、茨威格书信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58.
[2]陈明辉 .《爱情换了地方没那味道》.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05年1月9日.
[3] 韩耀成 .《茨威格精选集·编选者序》.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15.
[4]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舒昌善等译 . 三联书店 . 1991年版: 86 .
5
精选课件
民族文化身分与国际意识的碰撞及调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当代的接受
摘 要: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当代中国获得了一次“特殊”的接受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在彼此的衬托和比照下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异质文化在这里已作为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段或策略而显示出了其独有的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接受 ;异质文化;陌生化
6
精选课件
与《赵氏孤儿》当年在欧洲所引起的接受冲击波相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当代中国所引发的反响也许算不了什么,但相同的接受方式却极容易让人将这两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事件”联系在一起。这里所谓相同的接受方式是指将异国的作品通过嫁接、改编,整合成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新作。这是一种创造性接受。当年中国戏剧家纪君祥的剧作《赵氏孤儿》被伏尔泰改编成了西方式的悲剧《中国孤儿》,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