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夏朝政治
禹姓姒,号有夏氏,她夏部族活动于黄土高原地域,禹父亲鲧治水失败被尧处死,禹接替父亲职务治水,采取疏导方法消除了洪水,被舜举为继承人
禹即位后,国号夏,全部于阳城
启代益位
禹年老后曾选东夷族益作为接班人,禹死后,她儿子启杀掉益,夺取王位,中国历史禅让时代结束,王位世袭制开始,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太康失国
夏朝第三代国君太康(启之子)时,荒淫不理朝政,弟兄五人争夺王位,统治减弱,东夷有穷氏首领羿起兵攻入夏全部,夺取王位,史称“太康失国”
少康中兴
太康侄孙少康在有虞氏部落积蓄力量后,从东夷手中夺回王位,史称“少康中兴”,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经过三代人40年斗争
夏朝灭亡
夏朝最终一名国君夏桀荒淫无度,残酷统治,夏朝统治减弱,已不能有效控制周围部落,东夷商部族日益强大,最终商族首领汤率众伐夏,夏朝灭亡
夏朝考古
二里头文化
和夏文化靠近考古文化是二里头文化,它经典遗址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年代上大致处于夏朝纪年内,有可能是夏朝遗存
二里头文化发觉了宫殿遗址,陶器、骨器作坊遗址,出土青铜碎片说明此时已进入青铜时代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年代学科学研究项目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关键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开启,到9月15日经过国家验收,工程关键目标是:
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正确年代;
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正确年代;
商代前期,提出比较具体年代框架;
夏代,提出基础年代框架
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盘庚迁全部约在公元前13、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元年确实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商朝历史事件
盘庚迁殷
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这一段时期商朝称为“早商”,早商期间因为政治发展需要,殷全部一再迁徙,从成汤到阳甲总共迁全部五次,同时统治阶级内部数次争夺王位,国力一度衰弱
到阳甲之弟盘庚时,自奄迁全部到殷,以后安定下来,直到商朝灭亡,盘庚迁殷对商朝巩固和发展起了相当关键作用
武丁中兴
盘庚迁殷后商朝得到了稳定发展,到武丁时期抵达商朝后期极盛时期,武丁在位时对四面方国进行征伐,极大地扩展了商朝疆域
商朝灭亡
商朝后期,统治者生活腐朽、统治残酷,连年对外战争,中国空虚,周族此时已经建国,日益强大,趁商朝对外用兵之际发兵进攻商别全部朝歌,纣王将夷人俘虏编成军队迎敌,大败于朝歌南郊牧野,自焚而死,
商朝灭亡
甲骨文
商代已经有文字,现在已发觉文字资料全部是商代后期遗物,关键保留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统计占卜之事,亦称卜辞,在少许铜器上亦铸有部分文字,称为铜器铭文,亦称钟鼎文,简称金文
商统治者很迷信,凡遇祭奠、征伐、田猎、疾病、农业丰歉、天气阴晴风雨等大事,全部要用占卜方法问询鬼神,每次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全部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记事文章,在殷墟发觉甲骨卜辞约有十万多片,所记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4500字,今已确定者约有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将汉字按其结构分为六种,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谓之“六书”,甲骨文虽仍以象形为主,但已初步含有六书
商代考古发觉
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是商代后期王全部,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东西长约 6千米,南北宽约4千米,总面积约24平方千米,发觉53座建筑基址,这些宫殿是王全部内规格最高和最为华贵建筑物,其中有是商王及王室贵族起居、议政和举行仪式场所,有是官署机构所在,有是用于祭奠祖先神灵宗庙,作为王室档案统计殷墟甲骨文,也大全部出土于宫殿区,
偃师商城
偃师商城在河南偃师县城,该城为内城外郭式,城墙用夯土筑成,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宽1200余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已发觉 7个城门,城区南部有3座小城,宫城居中,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应为施政场所和王室贵族起居之处,另外两座小城在宫城左右,起拱卫宫城作用,城区北部有大量一般住宅建筑和水井群,周围还有窑址和墓葬群,应为平民居住区,从城市地理位置、规模、设施及城区计划来看,含有显著政治功效和军事防御功效
郑州商城
郑州商城城址在郑州市区,平面呈长方形,四面有夯筑城墙,周长7千米,在城门东北部近40万平方米较高地带,有数十座夯土台基建筑遗存,应是贵族居住宫殿区,在宫殿区周围,还发觉了和祭奠相关遗存,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安排在城外,在城周围已发觉了4处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这座城邑始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