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井巷工程验收管理制度.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井巷工程验收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maritime_4 2020/12/1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井巷工程验收管理制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井巷工程验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 .
第三章 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支护材料管理
第五章 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
第六章 井巷工程质量管理
第七章 井巷工程验收
第八章 顶板管理
第九章 罚 则
第十章 其 他
第一章 总 则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井巷工程管理,规范设计、施工、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结算工作, 使井巷工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达到确保工程质量、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根据《煤矿安 全规程》、《井巷工程管理规定汇编》 、《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试行)、公司 相关规定及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斗沟煤矿井巷工程验收管理制度》 。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
1、验收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副矿长 成 员:各职能部门及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
职 责:
1)贯彻、落实和执行国家、公司相关井巷工程质量验收的规定和标准,负责审核和监 督落实我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定。
2)对本制度以外相关井巷工程验收重大问题的决策。
2、验收管理办公室设在生产指挥中心 生产指挥中心主任:
成 员:安全科、通风科、生产技术科、机电科、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及各施工单位主要 负责人。
1)验收管理办公室职责
⑴、贯彻、落实和执行国家、公司相关井巷工程质量验收的规定和标准,负责制订和修 订我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⑵、掌握我矿井巷工程质量动态情况, 对矿井巷工程质量全面负责监督检查, 每月组织 工程质量验收工作。
⑶、负责井巷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及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实施。
⑷、负责井巷工程质量验收的业务培训工作。
⑸、现场施工条件变化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并将变更通知下发施工单位。
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情况进行检查。
⑺、区队班组验收记录,自检质量验收记录及施工资料进行检查。
2) 供应科职责
⑴、所供应的井巷支护材料、设备,必须有煤安标志、合格证等。
⑵、对井巷支护的各种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及时提供矿方所需的各种尺寸的支护材料。
⑶、协助矿方抓好支护材料管理工作。
3) 地测科职责
⑴、加强掘进工作面的地质工作, 掌握地质构造情况, 及时做好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工 作,提供资料。
⑵、严格按设计做好现场测量放线工作,并对所放线负责。
⑶、协助并监督矿方验收掘进工程量。
4) 安全科负责对新入矿外围施工队人员进行入井前的安全知识培训,人员档案进行管 理;对各掘进工作面的质量标准化管理及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
5) 生产指挥中心负责协调生产运输环节车辆,负责各掘进工作面通讯及监控系统的布 设及日常维护工作。
6) 机电科负责协调各掘进工作面所需机电设备, 并负责对新机电设备技术知识的培训, 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机电设备上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指导服务。
7) 通风队负责指导和监督各掘进工作面通风、压风、防尘系统的布设,并监督各施工 单位使用,同时负责井下救护相关知识的培训。
8) 机运队负责入井、升井人员的检查,负责向各掘进工作面配备运输车辆,同时对机 电设备上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服务指导。
9) 由综合办负责组织安全科、生产指挥中心、机电科、通风部参加对新入矿外委施工 队人员进行入井前的 72 小时安全培训。
10) 施工单位职责
⑴、施工单位为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施工单位现场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抓工程质量, 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和建立健全井巷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配备专职质量验收员, 专职质 量验收员人数必须满足现场管理需要,质量验收员名单必须报生产办备案。
⑵、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矿工程设计及工程质量标准施工, 由于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矿工
程设计及工程质量标准施工而造成返工的一切费用自理。
⑶、现场施工条件与设计不一致时,及时通知矿方,并必须根据现场条件采取应急措施。
第三章 设计及相关标准要求
1、 巷道设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的自稳承载能力。根据巷道围岩变形量和变形特性 合理选择巷道的断面形状、 支护形式以及支护参数。 设计应优先考虑锚杆支护。 在围岩变形 量大,岩层松软及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内,可采用锚网、锚网梁、锚网喷等联合支护。
在锚杆支护不能满足巷道支护要求时,应采用锚网、金属支架等联合支护。
2、 煤巷锚网支护技术时要坚持科学态度,根据巷道围岩性质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和支护 参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
3、 锚网支护设计应积极开展以实测为基础的动态反馈设计法,设计过程包括地质力学 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四个步骤。
4、 在地质力学评估工作没开展前,采用工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