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管理学历史变迁、各个管理学派基本特征和信息化管理技能,具备专业基本素质,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潮流,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策划、咨询、培训等岗位的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管理师和创业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规格
热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
根据“优基础、适口径、强素质、勤实践、重应用”的培养原则,学生经过4年学习,应达到如下基本素质要求: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初步应用技能。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听、说、读、写、译,可以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对国家现行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形成管理者的五大基本能力,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能力。作为管理者能够综合调动组织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有效利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沟通、谈判和领导能力。
了解企业的基本生产运营流程,熟悉企业财务预算与运营成本;熟练使用计算机实现企业运营管理,能够操作电子商务流程及网络信息平台。
熟悉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能够独立承担和落实具体的产品项目;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担当组织协调的责任及发挥领导作用,善于团队协作;掌握产品质量管理的技能,高效保质完成组织下达的任务,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
能够快速全面搜集信息,查询有关资料和文献,具有敏锐进取的商业创新思维能力;富有创造力,敢于担当责任,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出众。
三、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小企业创业实务、管理统计与应用
五、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映射图
六、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
课程实验、专业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专业认知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课程相关实验、实践(不包括选修课)时间安排表
序号
项目
课时
学分
学期
1
大学计算机B
32
1
2
会计学原理
6
-
2
3
市场营销学
8
-
2
4
大学计算机B(二)
32
1
2
5
电子商务原理与应用
16
3
6
统计学
16
3
7
管理统计与应用
28
4
8
运筹学
6
-
4
9
管理信息系统
16
4
10
中小企业创业实务
8
-
5
1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8
5
12
ERP原理与应用
16
5
13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
2周
2
14
专业认识见习
2周
3
15
沟通与谈判实战实验
2周
4
16
ERP沙盘综合实验
2周
5
17
资本运作实战实验
2周
6
18
创新创业模拟与实战
2周
7
19
专业实习
8周
8
20
毕业论文(设计)
8周
8
合计
30
七、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六年,管理学学士
八、毕业最低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修满规定课程和最低毕业学分168。
课内学分为160。课内必修课要求修满116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36学分(其中院内特色选修课要求修满8学分);公选课要求至少修满8学分,其中创业教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人文与社科课程各2学分。
2、课外教育项目8学分。
九、课程结构比例(不含课外教育项目)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应修学分
比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48
%
学科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实践教学
25
%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28
%
跨专业选修课
8
%
全校公共选修课
8
%
合计
160
100%
实验、实践累计
%
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周
学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