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猕猴桃溃疡病.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猕猴桃溃疡病.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猕猴桃溃疡病.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猕猴桃溃疡病
Chinese Gooseberry(Kiwi) Canker
溃疡病是猕猴桃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于1980年在美国加州和日本的静冈县首次发现。我国于1986年在湖南东山峰农场人工栽培基地首次证实了该病的发生。该病在湖南等地发展迅速,来势凶猛,连年流行,可在短期内使猕猴桃濒于毁灭。
症状
主要为害猕猴桃树干、枝条和叶片。枝条发病多从幼芽、皮孔、叶痕、枝条分叉部开始,感病部位初呈水渍状,然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皮层分离,用手压呈松软状,后期病部皮层开裂,流出青白色至红褐色黏液,病斑能绕茎迅速扩展,用刀剖茎,皮层和髓部均变褐腐烂。受害茎蔓上部枝叶萎蔫死亡。
叶片发病,散生深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小斑,大小为2~3mm,外有较宽的黄色晕圈,在适宜的条件及感病寄主上,因病斑扩展迅速,有时也不产生晕圈,受害叶片容易脱落,花蕾受害往往表现出变褐枯死现象。
病原
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生,~×~,鞭毛极生,多数为一根,无荚膜,无芽孢,在肉汁胨琼胶平板稀释培养,菌落圆形,稍凸起,乳白色,边缘整齐,有光泽,半透明具黏性,产生弱的萤光色素,不液化明胶,不能还原***盐,不产生氨和硫化氢,不能使淀粉水解,不能利用阿拉伯糖、纤维二糖、鼠李糖、酒石酸盐,可利用肌醇、蔗糖等。人工接种还可侵染桃、梅、豆类、番茄、马铃薯、洋葱等。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枝蔓上越冬,亦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春季病原细菌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传播,也可通过枝剪、耕作等农事操作传播,从寄主的气孔、皮孔、水孔、伤口等侵入。在适宜的条件下,潜育期为3~5d。从病部溢出的病菌不断传播,扩展蔓延。一年中有两个发病时期,一是春季,在伤流期至落花期;二是秋季果实成熟前后,但以春季发病最明显,受害最重。
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地势海拔,栽培管理,品种及生育期等关系密切。据调查,旬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时,如遇暴风雨或阴雨高湿,病害就易流行,旬平均气温达16℃时,停止扩展。所以溃疡病是一低温高湿病害。此外,溃疡病的发生与生育期有关,以伤流期发生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