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案例: 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 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 2小时”于2010 年8月29日10 : 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 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 持续约几分钟,经休
息而缓解, 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 (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
疗。以后乂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
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 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 胸闷、胸痛、气急、冷汗、
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
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 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 C,脉搏92次/min ,呼吸24次/min ,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 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
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
心率92次/min ,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
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m、 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 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 X 109 /L ,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CK-MB
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 冠状动脉粥样硕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IV级
2、 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 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 2 — 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 血容虽、极化液等治疗, 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
胸痛缓解。
三、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 饮食护理 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虽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
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 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 低胆固醇
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 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 活动与休息 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 24小时内必须
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 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
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 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 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 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
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 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 6受体阻滞剂 后),血压降低10〜15mmH教上或血压异常增高, 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 ST段移动,
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