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一章公共关系礼仪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素质目标:培养公共关系礼仪素养。
知识目标:了解公共关系与礼仪的相互关系,掌握个人形象塑造的内容和组织
的社交方式。
能力目标:掌握服饰、仪容卫生、举止风度、谈吐等方面的能力。
技能目标:掌握在社交场合保持良好的举止和风度的技巧。
第一节公关礼仪概述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孔子提倡六艺,以“礼”为六艺之冠,五经中有“礼记”,古时官制,中央政府设六部,“礼部”居其一,中国古称“礼仪之邦”,同此可见一斑。礼仪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
一、礼仪的含义、特点与作用
(一)礼仪
礼是礼貌、礼节,是一种要求;仪是仪表、仪态,是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秩序。合二为一,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
(二)礼仪的特点
礼仪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具有实用性、约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1)礼仪是一整套可以具体操作并卓有成效的行为规范,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可以帮助人们消除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人机关系,也因此使个人的需求得到更好的实现。
(2)礼仪是人们共同认可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因而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它与法律、道德一起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人们的行为更加符合他人、社会的需求,也因而使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更稳定。
(3)礼仪是一套行为规范,但它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也会因情景不同、场合不同而有所变化。礼仪的灵活性要求人们对处于不同关系的人应有不同的礼仪,关系越密切,礼仪越简单,关系越疏远的人,礼仪越讲究。同时还要求人们在不同场合也应有不同的礼仪,正式场合,礼仪应严格、规范,而随便场合礼仪可以简单。
(三)礼仪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
为了实现公共关系中的“人和”,保证有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就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各种需要,讲究礼仪。那么,礼仪在公共关系中的主要作用有:
公关礼仪通过直接塑造公关人员良好的个人形象,间接塑造了组织形象。礼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显露,因此,公关人员良好的礼仪修养反映了组织良好的员工素质,从而塑造了良好的职工形象。而组织的职工形象是组织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公共关系的交往中,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各种传播媒体在人的不同交往形式中,发挥信息沟通的作用。或者是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如聚会、访问、谈判等,或者是人们运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电话、宣传资料、实物、书信进行的间接交往。交往中促进了信息的流动,达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有人作过统计,科技人员的专业信息,20%—50%是通过文字材料得来的,大量的信息来自文字以外的渠道,如访朋聚友中获得。公共关系中的各种交往形式,无疑对加强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促进信息的沟通,起了积极的作用。
公共关系礼仪借助于一定的外部形式,如问候、握手、邀请、迎送、慰问、预约等等,能够促进公共关系的协调。一个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是丰富多样的,有内部公众关系,如职工关系、干群关系等,有外部公众关系,如顾客关系、新闻媒介关系;在为实现公关目标所进行的社会交往中,公共关系人员遵守公共关系礼仪,这样才能与他人保持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相互帮助的关系,避免出现交往中的人际障碍和摩擦,使相互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消除误解的作用
每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仅要巩固现有的公众关系,还要广结良缘,拓展多方面的、新的关系,以求得到更多公众的理解和帮助,创造出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二、公共关系礼仪
公共关系礼仪,简称公关礼仪,它是指公关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必须履行的程序。公关礼仪对于当今的公关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通行证”。公共关系礼仪是组织风貌、员工精神状态、公关人员工作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公关沟通和社会交往的方法,处理
公关事务所必须遵从的行为准则。
礼仪是公共关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公共关系工作是舟,礼仪则是桨;如果公共关系工作是机器,礼仪则是润滑油。正因为礼仪与公共关系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再加上有的人对公关工作不甚了解,对公关礼仪产生了误解或歪曲。这种误解和歪曲,有的来自认识上的片面,有的来自实践中的偏误,有的来自理解的狭窄,有的来自迎合一部分人的不健康心理。针对一些误解和歪曲,有必要消除对公关礼仪的几个误解:
有的人认为,只要在工作中注意了礼仪,就是做了公关工作。公共关系工作是社会组织处理内部和外部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