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怎样应对孩子叛逆期面对孩子的叛逆期评语怎么写
一、了解叛逆期 2-3岁 宝宝叛逆期 6-8岁 儿童叛逆期 14-16岁 青春叛逆期 • 破坏性强 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有意把玩具丢的满地全部是;
• 倔强固执,情绪反应剧烈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
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
想要做的事果断要做到,不然就大哭大闹;
在公共场所坐地耍赖、打人;
• 和父母反着来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严禁做的事情越要做;
不理会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 挑战规则 有意破坏之前订好的规矩;
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
和父母讲条件,要达成要求才肯做事 • 和其它宝宝冲突 和其余儿童玩耍时,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前后次序,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玩具,但又爱抢他人玩具,严重时甚至打人 • …… 二、儿童叛逆的心理原因 1. 自我意识增加 婴儿期的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能区分自己和外界,对她来说,自己和母亲和世界是一体的。到两岁左右,孩子会明确意识到“我”的存在,开始思索:我是谁,我要干什么,她会学习将自己和世界区分开,思索:哪些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孩子的学习和思索过程和成人不一样,成人多经过思维去学习,孩子则经过实际的行动去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在成人看来就是“叛逆”的表现。
案例:隔壁的哥哥刚买了新的小汽车,妹妹也想玩,但哥哥一边大声说“这是我的”,一边躲着妹妹,不跟妹妹玩,不论母亲怎么劝全部不愿放手。
分析:这是经典的“自我意识”成长现象,和自私没有任何关系,每个孩子全部必需经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和独立。
“我”的力量 孩子产生自我意识后,必定会对“我”的能力感到好奇。所以孩子会经过多种方法去探索自己能做什么,自己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因为破坏比建设更轻易,而孩子能力不够,所以孩子通常是经过破坏性行为来判定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经过建设性行为。同时,因为孩子语言能力尚不发达,还不知道经过语言来社交,所以这一时期的孩子在和人交往中会有一定程度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会很乐于观察她的攻击所带来的效果,以此判定她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对她人的影响。
案例:孩子最近喜爱变着花样扔东西,从高处往下扔玩具,扔塑料瓶铁瓶等多种材质的东西,或是把玩具扔到沙发下面、椅子下面等多种地方,弄的越糟糕反而越快乐。父母来阻止,反而愈加兴奋,加倍扔东西。
分析:孩子经过扔东西来判定她的力量和准头,判定哪些东西会扔坏,扔东西的结果,改变了家里整齐的环境,同时引发了父母的关注和阻止,这些全部使孩子认识到,她的行为对世界产生了影响,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影响越大,孩子就越有成就感。
孩子在自我意识成长的过程中,必将经过一个矛盾的阶段:首先,她渴望独立,摆脱父母的控制,其次,在生活上情感上又对父母有着依靠。这种矛盾的情况会造成:孩子比之前更粘父母,害怕父母离开,同时又会不停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父母唱反调。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还未真正建立,在独立和依靠之前往返游荡。在孩子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这一现象还会不停重复,孩子未来到底能不能实现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