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把刀雪中悍刀行baidu百科
少年时就爱上书法的她,因为家贫,没有闲钱买墨水和纸张。母亲便找来一支他人废弃的毛笔,用小桶盛了淘米水,让她在家里的水泥地上练字。 有了写“水字”打下的书法基础,她的作业字迹俊秀,结构洒脱,让人看着心情舒畅,是老师最喜爱批改的那一类作业。
上了高中,她从书法杂志上首次认识并了解了篆刻艺术,那些刀法稳健含蓄、方圆互用的印章让她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爱好。课余时间,她便找来削铅笔的刀片,在砖头和瓦片上刻了起来。
刀片很薄,一用劲,便折断了,家里好几把削铅笔的小刀全部被她在砖头上刻字弄断了,怕母亲批评她,她只好撒谎说刀子丢了。
母亲很快便发觉了她的秘密,不但没责备她,还省下钱,给她买回了一把专门学篆刻的刀。她学篆刻的劲头更高了。
她找来部分汉印的篆刻作品,比着葫芦画起瓢。因为手法生疏,缺乏老师指导,指头被锋利的篆刀割破是常有的事。看着她手上深深浅浅的伤痕,母亲心疼了。她却笑着说,这点儿伤算什么?
高中毕业,她没考上大学,于是到一家工厂找了份钳工的工作,开始跟钳子、锯、锉刀打交道。劳累的工作没有消融她的梦想,业余时间,她依然喜爱搞“事业”——篆刻。不过工资除去生活费,大半用来给弟弟妹妹交学费了,市场那些昂贵的白钢篆刻刀,一直是她想要而不舍得买的奢侈品。
一个偶然机会,她将师傅干活报废的一把锉刀磨成了篆刻刀,想看看能不能替代白金刀提升篆刻作品的精细度。没想到,这个小改革令她的篆刻作品质量猛升——笔画弯转更显自然,印面也更显得浑厚端庄。今后,用废锉刀改制的篆刻刀,成了她的“独家兵器”。
一把把废锉刀经过她精心改造,比价格昂贵的白钢刀还好使。意外的发觉,令她兴奋不已,也给她的人生带来了转机。
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常常组织职员文体活动,在举行的几次职员篆刻比赛当中,她全部名列榜首。那些绽放在方寸间的造型艺术,或厚重肃穆或圆润古朴,很见功力,很快,她成了企业小有名气的篆刻家,并逐步走进了市篆刻协会会员的行列。
单位领导惜才,调她到政工科做宣传干事。工作性质和环境的改变,让她在篆刻艺术上有了更多提升和发挥才能的空间。不过,和身边那些高文凭的科班同事相比,她显著底气不足:自己没后台、没文凭,在这个位置能坐多久?
一想到这里,焦虑便如潮水,从心底涌出。她拿起篆刀,闷闷不乐地刻着宣传口号。
忽然,一个想法如闪电般传过她的大脑:手里这把篆刀原来只是一把报废了的锉刀,价格远不如专业的白钢刀,不过,经过她专心磨削改造,性能已超出了白钢刀。她为何就不能把自己磨砺得比科班的宣传人员更有价值呢?
她开始找来专业的新闻写作书籍学习,不停提升自己写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