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21年六朝燕歌行燕歌行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六朝燕歌行燕歌行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4/1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六朝燕歌行燕歌行读书笔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朝燕歌行燕歌行读书笔记

  燕歌行是曹丕的一首七言诗,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那我们的笔记怎么写?下面是xx精心为你整理燕歌行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燕歌行读书笔记篇一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终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和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全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家乡”;继而设想她为何“淹留寄她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燕歌行读书笔记篇二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全部是反应各自地域的生活,含有各自地域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和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域。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常常发生战争,所以历年统治者全部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和此对应的筑城、转输等多种摇役也就尤其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应这个地域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发展。郭茂倩乐府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么来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应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她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个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马上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即使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和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但能够看到燕歌行和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能够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不过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全部成为含有她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家乡,君何淹留寄她方?”在前面已经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