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缩小贫富差距的“重庆路径”|缩小贫富差距
孔子云:“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困扰拉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多年的“拉美陷阱”和最近“埃及危机”的产生,其根源就在于贫富差距过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贫富差距有加速拉大的趋势。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基尼系数已超出的警戒线,2021年高达,正向的社会容忍“红线”迫近。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担负率先建成全方面小康社会的重担,理应在缩小贫富差距上率先破冰,为全国探路。现在,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基尼系数从现在的缩小到左右,并为重庆缩小贫富差距绘制了清楚的路线图。
路径一:工资增加和GDP增加同时
一次分配要讲公平,关键是提升居民工资水平。世界各均约为60%,而中国比值仅为32%。过去五年,重庆GDP年均增加%,而城镇居民收入仅分别增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32%以上,但第二产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员平均工资仅增加约16%。据重庆市总工会调查,本市在岗一线职员中,月均收入在2021元以下的占%,其中800元以下的占%,农民工工资更低。企业高层年度最高收入和一线职员年度最低收入之间差距在5―10倍之间,最高甚至达40倍。
要缩小这些差距,就要稳步提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的比重,实施职员工资增加计划。一是全方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支持工会或职员代表开展协商,提升企业职员对工资分配的参加度。二是强化企业工资指导线作用,加大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落实力度,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促进职员尤其是一线职员工资收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三是缩小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根据“调低、扩中、限高”的思绪,逐步调整垄断行业的畸形高收入。
路径二:筑牢社会保障“蓄水池”
再分配要愈加重视公平,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基础医保参保人数为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7%,城镇基础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仅分别占城镇总人口的40%、20%、30%左右,而大多数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全民全覆盖。2021年中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仅占当年GDP的约5%,而发达均占比为40%―50%。重庆社会保障面和保障水平略高于全,但和沿海地域相比仍差距较大。
要缩小这些差距,就必需筑牢社会保障“蓄水池”。一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降低民营企业社保缴费门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构建覆盖城镇、覆盖全民的基础养老保险、基础医疗保险。二是提升保障标准。逐步建立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标准的动态增加机制,大力推进城镇职员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三是提升高收入群体社保缴费标准,把贫者扶助和富者约束相结合。
路径三:巧用税收调整杠杆
利用税收杠杆来调整居民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当今发达国家通行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富人是税源主体。而中国一般工薪阶层占纳税主体的70%,贡献税收超出50%,而富人只占纳税主体的3%。世界上开征遗产税已经有300多年历史,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实施,如美国遗产税税率最高可达55%,而中,加剧了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