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doc

上传人:1656741**** 2021/4/1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情感目标:
理解并学****刘和珍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感悟鲁迅刚正不阿的品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
从题目入手
从题目来看,题目为《记念刘和珍君》“君”这里是对人的尊称,多用于称呼比自己品德才能更高的人文中自然是指鲁迅的学生刘和珍鲁迅先生是一代文豪,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却如此恭敬地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为“君”,这是为什么?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刘和珍是什么人?就让我们就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三、学生自读课文,探讨以下问题
(一)从刘和珍出发写了刘和珍什么事迹?说明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定莽原(追求真理) “风潮”领袖(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
府门喋血(勇敢坚强、勇于抗争) 难中救助(从容善良)
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二)鲁迅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此文的?说了什么?
悲愤: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
一是痛惜爱国青年的牺牲、赞颂爱国青年的精神,二是愤慨反动政府及文人的无耻、抨击反动政府的暴行和反动文人的污蔑,三是要唤醒民众,激励革命者。
鲁迅先生无话可说,一是悲愤至极,二是不欲敌人快意。
《记念刘和珍君》中多次出现作者关于“写点东西”的不同表述,先是两次写到“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接着又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样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接连出现了三次。分析每一次出现所针对的内容,不难看出作者的写作缘由。
第一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针对刘和珍来说的。鲁迅所编辑的期刊因为其战斗胜往往被查封和扼杀,以至于“有始无终”,但在这“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的“生活艰难中”,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这与其说是刘和珍“很爱看先生的文章”,不如说是刘和珍对鲁迅的一种敬爱,是对鲁迅观点的一种赞同而与其思想产生了共鸣。对这样一位热情地渴求革命真理的青年,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着师生之谊的忘年知音,对这样一位“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鲁迅当然不仅是因为程君的请求,更是发自内心地觉得“早”该写点文章来纪念她,以表悲痛之情。
第二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紧接着“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的。“这样的世上”是指血腥屠杀的反动统治者与其走狗文人交织而成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真的猛士,又多有庸人的世界,麻木的庸人不但不能像猛士一样“奋然前行”,反而做了反动统治者的帮凶“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为了使这没有尽头的世界早日结束,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唤醒民众的必要。
而第三次“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是针对“庸人”而言的。“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难道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不能!面对快要降临的忘却的救主,“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来提醒人们,也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
综合起来看,此文不仅仅是为纪念刘和珍,而是借悼念并赞扬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的爱国青年刘和珍,评述
“三一八”惨案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