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6/6/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医疗纠纷处理办法为加强我院投诉与医疗纠纷处理工作的管理,规范处理程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避免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医院投诉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以下医疗纠纷处理办法。一、纠纷处理部门(一)治疗期间的纠纷由医务科处理。专人负责接待、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具体的治疗方案,努力将病人损害降低到最小,接待投诉、沟通和调查过程均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文字记录。(二)治疗终结的纠纷报告分管领导,再根据事件的性质和纠纷双方(或多方)代表人意见,做好协调和处置工作,纠纷处理结束后,相关资料按年度存档备案。二、纠纷处理程序(一)任何科室发生医疗纠纷、重大医疗差错均应及时向分管部门(夜间向总值班)报告。该科室主任负责会同当事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组织科室内讨论, 并书面将治疗情况和事实经过报告纠纷接待部门。(二)凡事件危急、严重的,要及时组织好抢救治疗,力争将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三)发生严重差错、重大医疗过失、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争议的,应按如下步骤处理: 1、当事人应立即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汇报,科主任或护士长了解情况后, 应积极组织抢救,同时向分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或总值班(非正常上班时间)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负责人或总值班人员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同时报告分管领导。 2、到达现场后处理: (1)向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了解情况,稳定现场,注意不要激化矛盾,并及时将详细情况汇报分管院长。(2)必要时,现场封存病历和相关物品。如属于严重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将剩余输液消毒封存。必要时与输液管、针头等一同送具备资质的机构检验;如属于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与输血科联系,将血袋与输血管、针头准备送检。(3)如问题严重,现场混乱,可要求、安排医院相关部门(如保卫科)协助, 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并及时报告院长,必要时请报卫生主管部门及公安部门。 3、由分管院长牵头,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配合成立医疗纠纷临时调查组, 对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调查。 4、及时召开讨论会。根据事件的不同,可分别由部门负责人或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事件的性质,为下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5、成立该事件纠纷处理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当事科室主任任成员,当事人全程配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当事人意见, 给予妥善处理。必要时请卫生主管部门介入处理。 6、如进入司法处理程序时,由法律顾问配合相关部门,相关科室及当事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原因不明或医患双方争议较大的死亡病例要争取尸检,依法处理。如取得死者亲属同意,尸检工作由医务科配合,当事人到场。三、内部责任追究程序(一)医疗纠纷发生后,第一步:科内讨论、查清事实。讨论会由当事科室的科主任主持,科室 2天内将治疗经过和讨论结果书面上报医务科(紧急情况立即讨论上报)。第二步:院学术委员会讨论,找出不足,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如纠纷病例经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的,可直接按鉴定结果确定纠纷事件的性质。如属于非医疗因素引起的纠纷,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讨论。(二)纠纷处理结束,根据协议书或判决书结果,由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讨论,分析纠纷性质与当事人的责任程度,并依据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对于讨论时争议较大的纠纷事件,可采取无记名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