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 科
小学科学
年 级
五
教学形式
教 师
陈斌
单 位
杭州市转塘小学
课题名称
《昼夜交替现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地球运动和宇宙相关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往往通过书籍、电视和网络等渠道,知道了不少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对人类已进行的探索活动有了一些初步印象,如昼夜交替现象的存在、昼夜是由于太阳光照形成的等,但认识往往比较零散、模糊和局限。面对本课学习,比较合理的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是很多的,无法直观感知却要通过模拟建立一个个天体运动模型,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没有一些熟悉的可直接借鉴的研究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学生独立去经历这个研究和解释的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学生要形成足够的证据意识,处理比较多的信息,通过反复的模拟、比较和推理验证解释的合理性,这些能力和意识都相对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做好模拟实验进行验证;收集模拟实验相关信息,根据这些证据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加以证实;进一步养成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展示内容为:太阳东升西落,白天以及夜晚学生和自然界动物的活动情况,同一场景72小时的变化过程。
学生:观察后汇报看到的内容,归纳出:白天和夜晚不停的交替出现。教师:白天和夜晚我们还可以称为(昼、夜)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板书课题)。
2.课件画面锁定在两幅图上:白天的某地和夜晚的某地的图片。提问:昼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生: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
提问:你认为昼夜现象和什么有关?学生:昼夜现象和太阳有关;昼夜是由地球和太阳的运动产生的等……
二、提出假说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画出静态示意图。
提问:从示意图中能看出昼夜现象交替出现吗?
学生:地球和太阳必须要运动起来。
2.怎么运动才能实现昼夜有规律性的交替变化?每个人可以在纸上用彩笔画个简单的示意图,思考一会儿,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形成组内的想法。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帮助梳理(板书)
①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②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
教师提问:这些说法都可以引发昼夜交替规律性的变化,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三、设计并进行模拟实验
1.提问:每个人能直接观察到地球、太阳以及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来验证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吗?
教师出示大地球仪,引发学生对于模拟实验的认识。
2.模拟实验中,用哪些器材来替代地球、太阳等,你们能把握好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①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手电筒来代替太阳,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②用彩色笔在地球仪上画红星作标记,假设就是我们的家,可以作为参照。③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一下地球和太阳的运动以及位置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