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动于一种执着
——观“千课万人”有感
来到千课万人的现场,一种感动涌自心底。其实我们已经起得很 早了,可是偌大的一个体育馆内,已是人潮涌动了。来自四面八方的 老师们为着一个目的相聚杭州,为更好的利用这次学习机会,大家拼搏着。为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我感动!
走进名师们的课堂,我更为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孜孜不倦和呕心历 血感动着。在他们中间有像张玉栋老师这般朝气蓬勃的年轻成员,为 着能在当下的这个埋葬诗人的时代中,将语词优美、意境高远的古诗 词带进学生的心灵,让《枫桥夜泊》来了个完美的穿越,张老师不是 在演绎张继,而是通过引导将学生们带回那个时代,带回那次“不朽 的失眠” !再如早已白发苍苍的于永正老师,当他用自己深沉的嗓音 慢慢描绘出那朵“爱的茉莉”时,其实老师已不用说什么,那感动的 泪水就是一切。
本次的“千课万人”的主题为学导课堂的研究,也就是说,课堂 上,教师应以“学”为主,放下身段,倾听,再倾听,循序渐进,为 学而导。 这样的课堂, 学生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 而这样“思想上的自由”又是在教师不露痕迹的引导下产生的。
高年级的课堂最多的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课堂,于老师认为,语文 是会,不是知道。讲到这,怎能不提孙双金老师的《最大的麦穗》 , 其实课文很简单, 但是孙老师却差不多用了一节的时间引导学生挑战 文本,从课文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至今,学生那句“虽然我手中 拿的不是最大的麦穗,但是我会努力让他变成最大的”仍让我无法忘 怀,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学会站着读书并理直气壮地说出你 的观点是孙老师带给大家最大的“麦穗” 。
那低年级的课堂又如何带出学导的氛围?许嫣娜老师给大家支 了一招,就是寓学习方法于温柔、亲切的评价语中。 “刚才有人在说 家在哪里之前给许老师打招呼了,这样子说很亲切,谁还愿意来说 说?” “许老师要表扬刚才那位小朋友,老师在黑板上写得是‘我家 在’ ,他用了‘我住在’ ,不同的词,相同的意思,很会用词语呢! ” 一句句包含爱意的评价语脱口而出, 像极了美丽的花朵开在孩子们的 心头,香的不仅仅是此刻。正如其名,嫣然一笑,已醉倒众“生” 。 而林莘老师带来的三年级课文《花钟》更是将方法指导发挥得淋漓尽 致。 “在这里,花有了人
的—— ‘动作’ ,在这里,花有了人的——神 情’……”直接暗示学生,拟人手法可以拟人的神态,拟人的动作等 等,为下文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小练笔阶段,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 于是花儿们在孩子的笔下活过来了。
相对于阅读来说,失去了课文的依托,作文教学显得更自由且更 难。先说贾志明老师的那节《古文今译》 ,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 习作课,但是贾老师却用了一半的课来知道学生们扩展古文,甚至对 题目的要求都甚高。 贾老师对学生的习作是这样逐句逐字修改的: 小 “ 童开了门(应该改为:过了一会儿,门开了,是一个小童)……”这 就是在告诉学生习作要来自于生活经验,要严谨,不能理所当然。在 我看来,贾老师教给学生更多的是一种写作的态度。杨中原老师在上 完习作指导课《一道难题》后,送给所有老师这样一句话: “老师们, 作文教学不是难题!我的法宝是:赏识、鼓励、点拨! ”这短短的几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