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洛丽塔》小说主题内涵的后现代式嬗变.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洛丽塔》小说主题内涵的后现代式嬗变.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洛丽塔》小说主题内涵的后现代式嬗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洛丽塔》: 小说主题内涵的后现代式流变一《洛丽塔》的划时代意义早在 1977 年,佛克玛就根据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将同样出生在 189 9 年的两位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加上贝克特奉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虽然纳博科夫本人对淹没作家个性的任何流派划分都非常反感,但他引起轰动的杰作《洛丽塔》1958 年在美国的出版对后现代主义来说具有的标志性意义, 却是他始料未及的。站在文学史的高度俯瞰,不难发现: 1857 年绽放的两朵奇葩——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与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象征着现代主义文艺出场,一百年之后, 差一点胎死腹中又历经磨难才“修成正果”的小仙女《洛丽塔》甫一降临人间便立刻让世人为之神魂颠倒,她的出现则宣告了文艺发展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后现代主义文艺的出场亮相。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现代主义经过百年发展以后衍化为学术界认定的后现代文艺。从文化诗学角度考察, 《包法利夫人》与《洛丽塔》两个“妇人”在文坛上引发了两次“地震”,她们的“放荡”引起同样的轩然大波,也同样让“卫道士们”乃至善良人士寝食难安,在同样被严重误读、同样遭受“道德审判”而被查禁命运的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背后,同样潜伏着非同寻常的文化诗学意义与一条前后相继的小说发展的“纯艺术”轨迹。她们俩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同样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颠覆了“常规”的小说美学原则、冲破了时代可以接受的“道德底线”。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洛》施展出童话世界中常见的魔法,给她的创造者——穷困拮据的纳博科夫带来了出乎预料的巨大财富与国际声誉, “高雅”艺术与商业运作这两种看似根本不可能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竟然在后现代社会语境的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种威力惊人的“新化合物”,而艺术与商业的奇妙联姻正是后现代主义现象的一个典型表现。说《洛丽塔》的出版标志着后现代文艺的全新开端,除了文学史的时间发展与文化诗学的角度观照以外,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内在、更有说服力的隐秘原因, 那就是, 《洛丽塔》集中体现了后现代文艺区别于以前文艺的全新特征——主题内涵的后现代式嬗变。二《洛丽塔》——主题的“能指滑动”传统小说应该具备的最根本的要素之一是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哪怕是现代主义作品,其内容虽然晦涩含混,但在种种隐晦叙事的背后,却潜伏着一个较为共同的主题:存在的荒诞与人的异化。而到了《洛丽塔》这里****惯了传统美学原则的人们恼怒地发现, 《洛》的小说主题看起来似乎是传统“爱情”题材的“现代发展”,但批评家在做实际的“主题认定”之时,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之中。《洛》正是一本泛主题的空灵之物,是纳博科夫最为大胆的美学历险:他故意越过传统的“道德底线”,选择一个牵动众人道德敏感神经的“***”题材, 然后居然可以气定神闲地在最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危险禁地里,最大限度利用语言自身无限的艺术空间辗转腾挪,而且成功地“迷惑”了读者的“是非判断”。小说的奇特之处在于:其主题的“能指”是漂移不定的,小说似乎是传统“爱情”的延伸,恶棍亨伯特对小仙女的“痴情”几乎可以“催人泪下”,但你绝不能因此将其归入“爱情小说”之列, 《洛》似乎又是在对精神恍惚的亨伯特进行“道德”审判,但小说的“道德冷淡”和对“道德问题”的戏谑性叙事恰恰让读者忘记了文艺“应该具有”的“教益”功能。纳博科夫刻意营造的此类似是而非的含混与多层诗性架构让批评家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