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最后的儒家》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后的儒家》读后感.docx

上传人:1017848967 2021/5/3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后的儒家》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后的儒家》读后感
  《最后的儒家》读后感
  说来惭愧,自从上次4月更新文章以来,足足有两个多月没有写一个字了。看的纸书阅读记录也停滞在3月29日。长久得惶惶如隔世一般。自从疫情恢复现场上班之后,疫情期间在家养成的阅读****惯,仿佛一切都归零,惭愧!
  还好自己的画画,还依旧坚持着。推而想来,在工作之余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行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还是为自己点个赞。回到读到的书--《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尤其结尾这两个字,从文章开始到最后,是一条情绪主线,书是描述梁先生从年轻到老年大半人生的经历,绝对没想到这居然是一位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就读于哈佛大学哲学博士,--艾恺撰写的。
  其对中国历史和思潮的熟悉和了解,让我这个中国人感到汗颜。说是传记,实际上书的主要年代,从1918年~1949年,战后的北京,只是一笔带过,而1918年之前的经历,也几乎没有什么篇幅。在当下的学者看来,梁漱溟先生是一个中国现代时期的文化守成主义者,他的思想在他的年代不易为人接受,不过100年后回顾20世纪中国的思想家,或许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为历史所记住。在那时的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事带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让我们皆肃然起敬。
  章节一开始切换到梁先生父亲在1918年,一个特殊的日子。投湖自尽。这是早年他在北京6年之中,一些意义深远的重要事件中可能最重要的一件。他出生的年代,也非常巧合与毛泽东同一年。梁漱溟早期的时候信过佛,1912年的时候,他母亲就在长期的病痛之后,终于去世了。他在这之后,一直持续到1916年年中,采取了独居自修的生活。这是一段时期他自己也曾后来多次提到的精神迷乱时期。
  父子相处起来一直存在沉重的气氛,但父亲对儿子采取的是抚慰态度,即便父子之间并未实现和解,梁漱溟从未名独居的房间里传出那令人讨厌的香烟和诵经声,足以延续这种紧张关系。更让他父亲恼火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冲突,那是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唯一希望应是采取议会民主之类西洋制度。在其父亲投河自尽之后,梁漱溟似乎反而与父亲建立阴阳通道,转而支持儒学。在1921年初发表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当中,谈到他自己对中西方文化的观点。提到所谓的世界灵魂与叔本华的意志概念相伴,人的一生就是这种盲目力量的一种表达,生命就是个体与实现这种意志,而与各种障碍相斗争的过程。颇有点纪念“父亲”的味道。
  梁漱溟提出三种理想的文化类型,表现出不同的义务,第1类型以西方为代表,它是以常规的或超标准的方向,它反映了作为动物的人的基本问题,对食物中所繁衍的需要,在这里为了征服环境并满足这些根本的要求,于是一往无前的西方文化所有的特征和成果,有科学民主,征服自然的力量的,都是自然的沿着异域的这一方向发展起来。遇到第2个方基本方向是自己与环境协调,也就是在抑郁本身的要求和环境之间求得一个平衡,这种文化类型涉及的问题是,如何寻求感情上满足的生活,并由此获得极大的内在惬意感和生活的快乐,这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第3种类型以印度为代表一一回复道,自身去寻找自我的否定,在第3种文化的最后阶段,人类意识到社会不过是一种错觉,因此要追求绝对的启示。
  想起来这样的一段话,但你有不懂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