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努力开创化学课堂教学新环境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来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基于此,笔者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实践与探索。
适时变换模式,实现“小先生制”,将讲台交给学生,实施模拟课堂,激励学生参与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普及生活教育所要树立的第一个信念,便是小孩能做先生……”同时他也认为:“小先生必须用功求学,才能教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思维的个体,对新知充满好奇的天性使他们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渴望变换带来的“刺激”。教师的细致讲解固然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学生因兴趣产生的热情和由伙伴间交流迸发的灵感是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因此适时地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讲坛应是可行而且必要的。在学习了盐酸、硫酸、硝酸等知识后,在酸的通性的学习中笔者尝试模拟课堂:预先布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源自行备课,每人呈交一份“教案”,并成立备课组进行讨论,派出代表分别承担授课和出任评委,一切完全按照正式课堂教学的程序进行,只是课的内容由几名“教师”共同讲授完成。最终经全班学生共同补充,设计出一份近乎完美的“教案”,即学。
在此过程中,教师完全成为一名听众,而学生投注热情倾力打造出的教学产品非常优秀。很多学生一反平日回答问题时的畏缩与胆怯而变得跃跃欲试。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下,很多学生找到自信,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喜悦;教师也在聆听中汲取精华,对自身进行补充和修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生在品味成功后纷纷出谋划策,推出“题库供稿员”“课后智多星”“考前高参”“每月一师”等栏目,品牌效应的激励带来应者众多,反响甚佳。学生你追我赶、变被动为主动,以兴趣代压力,自然成绩提高、能力增强。
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意义……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在做上教,才是真教;在做上学,才是真学……”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讨论、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陶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培养创新型人才。信息时代的公民必须学会学习,即学会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思考、讨论、合作是思维的参与,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思维活动是认知的核心,只要学生真正动脑参与了,就能开发其智力,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培养出来了。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师应当认识到:唤起学生的科学精神,灌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