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第二月考)虽有嘉肴.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月考)虽有嘉肴.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7/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月考)虽有嘉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虽有嘉肴》
1、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说命》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河中石兽》翻译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捐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于没找到,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和尚们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任何踪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带走离开呢?石头的性质是坚硬又沉重的,沙的性质是松软又轻浮的,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疯狂的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石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一半的地步,石头一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再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和尚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可是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主题阅读】(一)、阅读下列文段答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列子》) 【注】:①缁衣:黑衣;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8、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杨朱之弟曰布 B于厅事之东北角 G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无不为之伸颈
9、解释下列加点词
衣素衣而出、衣缁衣而反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11、写出三个含“狗”的成语或俗语
12、“狗只认衣冠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后,你觉得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 )
14、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之( )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6、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