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说课稿
执教人:罗安敏
一、说设计意图:增加韵律活动的的意义。
《小老鼠和泡泡糖》这节律动活动选自许卓娅老师主编的《韵律活动》教材,韵律活动被指称为伴随音乐而进行的符合音乐基本要素的活动,音乐是节选至奥尔夫音乐《握手舞》的一个片段,它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5—6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定为:1、能随音乐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2、能在律动活动中创编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3、体验和感受音乐律动活动中的快乐。
我将“幼儿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这条目标定位本次活动的重点;而目标“能在律动中创编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并能随音乐合拍表演。”则定为活动的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松紧带。
四、说教学法: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说,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班幼儿虽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抽象思维开始萌发,不仅能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所以图谱的运用,能够帮助幼儿理解AB段的性质和特点。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及幼儿生活中已有经验和出示小老鼠手偶,激发幼儿兴趣。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在这一环节,教师给幼儿创设了情境。教师先用故事导入的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然后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理解音乐节奏。
在这个环节中使用图谱有利于帮助幼儿直观理解AB段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出示图谱并跟着图谱完整听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并学做动作。
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那现在我们也来跟着音乐和小老鼠玩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