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生物药剂学实验小肠吸收实验.ppt

格式:ppt   大小:1,93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物药剂学实验小肠吸收实验.ppt

上传人:相惜 2021/7/12 文件大小:1.8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物药剂学实验小肠吸收实验.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物药剂学实验 (Experiment of Biopharmaceutics)
2011-2012学年(1)学期
中国药科大学
整理课件
1
中国药科大学
小肠吸收实验
整理课件
2
中国药科大学
【实验目的】
(1)掌握大鼠在体肠管回流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通过药物的大鼠在体肠管回流法实验,求出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半衰期(t 1/2)以及每小时吸收率等。
整理课件
3
仪器与药品
中国药科大学
(一)仪器
1. 微量输液器(蠕动泵);
2.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 恒温水浴;
4. 红外灯;
5. 其它:搪瓷盘;10 mL离心管;移液管(50、5、2、 mL),100 mL锥形瓶;烧杯(75和50 mL);注射器(20和1 mL);眼科剪刀;眼科镊子;普通中号镊子;小剪刀;手术刀片等。
整理课件
4
仪器与药品
中国药科大学
(二)试剂
1. %亚硝酸钠;
2. 1%氨基磺酸铵;
3. %津田试剂(%二盐酸萘乙二胺代替)(以上置冰箱保存);
4. 1 N HCl;
5. 1 N NaOH;
6. 生理盐水;
7. Krebs-Ringer磷酸缓冲液(pH ):每1000 g氯化钠, g氯化钾, g氯化钙, g碳酸氢钠, g磷酸二氢钠, g氯化镁, g葡萄糖;
8. 戊巴比妥钠溶液(10 mg/mL,大鼠每100 mL麻醉)。
整理课件
5
仪器与药品
中国药科大学
(三)样品
1. 供试液(1 mg%SMZ)
溶媒组成同Krebs-Ringer缓冲液。称取SMZ 10 mg和酚红20 mg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混悬,加入碳酸氢钠并微热使溶解(必要时滴加数滴1 N NaOH液),得甲液。另将缓冲液的其它成分用蒸馏水溶解,得乙液。将甲液缓缓加入乙液中,添加适量蒸馏水至1000 mL,即得。
2. 酚红液(20 g/mL)
溶媒组成同Krebs-Ringer缓冲液。称取酚红20 mg。加入少量蒸馏水混悬,加入碳酸氢钠并微热使溶解(必要时滴加数滴1 N NaOH液),得甲液。另将缓冲液的其它成分用蒸馏水溶解,得乙液。将甲液缓缓加入乙液中,添加适量蒸馏水至1000 mL,即得。
实验动物

大鼠,200 g左右
整理课件
6
实验原理
中国药科大学
消化道主要包括胃、小肠和大肠(结肠),小肠又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最为突出的结构特点是它具有非常巨大的上皮表面积,药物通过上皮吸收。小肠表面有环轮状粘膜皱襞和绒毛突起,绒毛上还有许多微绒毛,大大增加了有效吸收表面积。由于被动转运速度与表面积成正比,故小肠既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尤其是十二指肠),又是药物主动吸收的特殊部位。
根据pH分配学说,对于以被动扩散机制吸收的药物,未解离型(分子型,非离子型)的有机弱酸和有机弱碱易吸收,离子型则难以吸收。理论上弱酸性药物从酸性溶液中(pH<pKa)的吸收好;而碱性药物从碱性溶液中(pH>pKa)的吸收好。尽管如此,大多数药物仍可被小肠迅速吸收,这说明有效吸收表面积是决定吸收速度的主导因素。
整理课件
7
实验原理
中国药科大学
在体法不损伤研究部位的淋巴和循环系统而明显优于离体法。但由于肠道能吸收或排泄水分,导致供试液体积变化,可加入不被吸收的标记物(如酚红)来分析校正小肠水转运对药物浓度的影响。
药物肠吸收实验方法
在体实验法
离体实验法
肠回流法(2~5mL/min)
单向肠灌流法(~)
肠襻法
翻转囊法
组织流通室法
分离肠系膜法
细胞模型法
徐术,刘忠良,,2009,20(16):1266-1268.
翁榕安,.。医学综述,2009,15(2):269-270.
整理课件
8
实验操作
中国药科大学
一、大鼠称重,计算给药量
二、大鼠麻醉:将实验前一夜绝食的大鼠,按40 mg/kg( mL/100 g)戊巴比妥钠量作腹腔注射麻醉(翻正反射消失),并背位固定于固定台上。
整理课件
9
实验操作
中国药科大学
三、腹部除毛:将腹部毛刮除或剪除。
四、小肠两端插管:沿腹部正中线(腹白线)切开腹部(约3~4 cm),在十二指肠上部(先找到胃)和回肠下部(先找到盲肠)各插入细玻璃管并用线扎紧,缝合切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