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 编辑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 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2012 年1月 16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以发改农经〔 2012 〕 49 号印发《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该《规划》分发展现状、总体要求、生产区域布局、生产发展重点、流通发展重点、质量安全体系发展重点、资金筹措与管理、保障措施 8 章。目录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通知 2前言 3 第一章发展现状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重要意义 第三节存在问题 4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发展目标 5 第三章生产区域布局 第一节大城市生产布局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的通知发改农经〔 2012 〕 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农业厅(局):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附件: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六日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 — 2020 年)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2前言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 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 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必须看到, 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市场价格波动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 2010 年国务院出台三个文件,对加强蔬菜生产流通、保障市场供应等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同时要求制定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会同商务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统计局等部门及部分省(市、区) 组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总结了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成就和经验, 梳理和探寻了蔬菜产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分析了未来十年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需求, 研究提出了对策措施, 并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编制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目的是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 促进生产流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 推进标准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信息监测体系建设, 引导生产和流通; 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 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抑制市场和价格波动。为此,《规划》在分析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对大中城市提高蔬菜供应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划定了产业优势区域, 选定了产业发展重点县 580 个; 提出了生产、流通及质量安全体系发展重点,并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规划》与《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 年)》(国办发【 2009 】 47 号)、《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等作了衔接。本规划是未来十年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3 第一章发展现状第一节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 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由供不应求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1 、生产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全国蔬菜生产快速发展, 产量大幅增长, 上市基本均衡, 供应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播种面积由 1990 年的近 1 亿亩增加到 201 0 年的 亿亩左右, 产量由 2 亿吨提高到 5 亿吨, 人均占有量由 170 公斤左右增加到 370 公斤左右,常年生产的蔬菜达 14 大类 150 多个品种,逐步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 、布局逐步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和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 在农业部编制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2009-2015 年)》的指导下, 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域, 呈现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有效缓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为保障全国蔬菜均衡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3、质量显著提高。自 200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