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6
文档名称:

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古印度精要.ppt

格式:ppt   页数:10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古印度精要.ppt

上传人:q1188830 2016/6/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古印度精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科学技术大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国家、古埃及和古印度相继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它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农业、天文、数学、医学、建筑等许多方面。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现在的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高原发源, 向东南流入波斯湾,两河流域曾孕育了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亦称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或两河流域的泛滥平原可依其自然条件划分为河口、沼泽地区、三角洲、河流平原,它们的周围是沿河台地和沙漠高地。两河流域气候炎热、干燥,两条河流每年都各有一次泛滥,河水带来的淤泥,使这里的土地特别肥沃,很适于农耕。 但是河水泛滥也常使低地的积水难以退去,形成泥塘,高地的水则又留不住,使土地干裂,不利于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修筑堤坝、疏通渠道显得格外重要,基于这种需要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逐渐建立起来。 大约在公元前 4500 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入海处的示拏平原定居,过着氏族部落的生活,开始兴修水利,发展以灌溉为主的定居农业。到公元前 3500 年,苏美尔人开始建立了几十个奴隶制国家,如基什、乌尔、埃利都、拉伽什、乌鲁克等,它们都是一些人口不超过四五万的小国, 每个小国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包括一块不大的地区,因此又称之为城邦,这时期城邦之间常常为争夺水源和土地,展开一些战争。第一部分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一、农业与水利两河流域的文明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这个地区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居民们就已积累了相当多的农业生产经验。进入文明时期后,国家对于农田管理、家畜饲养、土地租赁、灌溉设施和水的分配等,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使这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了更好的保障。(1)农业与家畜饲养 公元前 3000 年前,两河流域的居民已懂得按照全年节令的农业时序表去按季而作,藉求丰收。有一部***的公元前 1700 年左右的农民历书泥版,共 109 行,为苏美尔语楔形文,它是以农民教子的口吻,叙述了从灌溉到耕耘、收获,乃至收割后的谷物处理等方法,堪称为人类史上最早的一部农历,其中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农业技术资料,如:五、六月间灌溉田地,以准备耕作, 对全部沟渠、堤埂及放水的穴口,悉心观察,使灌田的水不致过多,使农套掌践田,以除苇草,并使田平整,再用重约三分之二磅的小斧亲力平治之。对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也有详尽的记录,如应注视大麦播种,每一颗种子皆应入土达两指之深,如下种深度不够,即应另换犁刃,还提醒人们勿使大麦倚垂,并在作物最茁壮之时, 即行收割,教人们如何去簸谷扬糠,及剔除杂物①。可见当时的农业已非完全的实践,而开始注重总结经验,使之成为理论以指导实践。两河流域以种植大麦为主,因为这一带的土地都含有盐分, 较适于大麦的生长,同时也种植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但数量较少。大麦的颗粒可以捣成粗片,煮成麦粥,也可以磨成面粉烤制扁饼,还可用来酿造啤酒等。两河流域的居民还注重发展林木,其中大部为枣林,其次为葡萄、无花果、石榴和苹果园。早在公元前 4000 年时,此地区的人们就已发明了犁,并利用牛和驴来拖犁,也正是由于这种犁耕的发明,使其农业较早地由新石器时代的小块田耕作,过渡到大规模的田地耕作。其他的农具有锄和镢等,在古巴比伦时期这些工具的头部,大部分是采用青铜制成的,最为重要的是这时期巴比伦人发明了一种新式农具——即带有播种器的耧,它由两头犍牛曳引, 一人扶犁, 一人牵牛,一人在旁向谷斗放种子,一边耕地,一边播种,是一种较先进的农具①。除农业外,这地区的畜牧业也很发达,人们利用两河流域下游宽广的河滨草地和沼泽草原,畜养牛、羊、猪、驴、马等,并发明配种和人工受胎法, 成功地改良了许多家畜品种。苏美尔人喜食各类鱼,见于古文献记载的鱼多达 50 余种。乌尔庙墙上的一块镶嵌装饰板上,保留了一些畜牧业的内容②,其上层是一排牡牛和乳牛的图案,下层为奴隶们挤奶和制酪的图案,表现出畜牧业在苏美尔人神庙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水利灌溉两河流域的土地肥沃,但必须修筑人工的灌溉系统,才可能使农作物的生长得到保证,苏美尔人十分注重修河渠,并对水利工程加以管理,国王和政府都把开渠和分配水的使用权作为国家的重大事务,由于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人们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约前 3000 年前文献的记载, 当时苏美尔人种大麦能够得到比种子多 86 倍的收获③。 为了灌溉干旱平原的田地,古两河流域人使用了一种前后纵列的机械从河中汲水,长杆一端缚有重物以提起汲水桶而将水倾入较高处的蓄水池, 这类蓄水池可供给比较繁复的运河系统①。 古巴比伦时期,随着两河流域的统一,人工灌溉网得到扩大,特别是在汉谟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