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非涨工资条例正在制订当中的工资条例, 作为保证劳动力权益的条款, 尤其是“工资集体协商”这一点, 是引起大家非常关注的地方, 很多人看到有这样一个直线的条件反射:有了这样的条例我们就能多挣钱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专家有一个解读, 说这个条例可不是一个涨工资的条例, 那么它在实际当中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对此, 央视评论员杨禹在《朝闻天下》中为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解读。「“怎么定工资”推动“如何涨工资”」杨禹指出,大家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一个涨工资条例,其实我也可以理解大家这种想法, 我也有这个想法, 因为我们都希望涨工资, 因为我们的工资现在整体上还需要再涨一涨, 因为我们的劳动报酬在整个社会一次分配当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条例它确实不是一个涨工资条例, 它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来定工资,那么从怎么来定工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怎么定工资能够更加明晰, 更加制度化以后, 能够促进我们今后去更多一个手段来推动我们如何去涨工资。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 我们所见到各种各样制度的规定, 或者说政策的规定, 或者说一些具体的要求, 都是在让用人单位, 让企业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 能够给员工涨工资, 那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 是不管黑猫白猫, 能涨工资就是好猫。那么现在这个阶段,当我们发展到一定,改革开放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我们开始有条件来用制度性的方法来讨论怎么来定工资,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 只有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了, 或者逐步完善起来了以后, 我们可能会多一种手段, 来帮助我们在今后, 更长远的发展道路上, 能够有更多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去涨工资, 当然涨工资到底涨不涨,涨多少,并不是由这样的一个制度来简单决定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协商空间”」的确,定工资和涨工资是两回事,但是现在毕竟有望通过一个制度来进行规范, 可以双方来协商了。在实践过程当中, 除了双方谈判所存在的实际的难度,还出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类似这样的工资协商制度,我们当然认为这样的工资协商制度应该建立, 但是我们从刚才的新闻里也看到了, 在一些已经尝试着去这样做的企业, 我们仍然发现这样的一个工资协商制度, 似乎并没有发挥我们所期待的那么高的作用, 或者说即便是协商了, 即便是很好地进行了协商,并且有了结果,这个结果也不见得真的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真的让工资涨了上去。为什么?是因为决定工资涨不涨有两条:一方面有这样的协商机制, 来你跟用人单位谈判; 另一方面是什么, 恐怕还是更重要的, 就是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真正意义上说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才决定着到底有没有协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