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胃镜操作心得.pdf

格式:pdf   大小:77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胃镜操作心得.pdf

上传人:bodkd 2021/8/5 文件大小:7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胃镜操作心得.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胃镜操作心得(2009-2-21)
钟德金
(一)进镜方法
1、持镜:左手置于胸前,左手持内镜的操作部,保持操作部直立状态,以虎口
及腕部的力量撑住内镜,仅以左手无名指及小指持握内镜操作部,不要抓持
过紧,抓持过紧会影响操作的灵活性;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及无名指调节大
小旋钮,两指配合保持旋钮的稳定性,以防止图像晃动而影响观察(调整小
旋钮时视野的晃动幅度很大,可以用旋转镜身替代);左手中指用来控制给水 、
给气,左手食指控制吸引按钮,同时控制冻结图像以及解除冻结;为了防止
过度送气,可以仅仅用食指控制两个按钮,将食指放在吸引按钮上。
右手持软管部,控制内镜的进退,同时可以辅助旋转镜身,当左手旋转
操作部时,右手不可握持过紧,否则镜身前端无法旋转;当右旋镜身时左手
无法再向右旋转时,可以用右手向左推镜身在体外的软管部或者右旋镜身的
软管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右旋;同样手柄放平或者无法左旋时,可以
用右手向右上拉镜身在体外的软管部或者左旋镜身的软管部,可在一定程度
上 以 辅 助 左 旋 ; 如 果 要 向 左 右 方 向 旋 转 , 也 可 暂 时 用 右 手 旋 转 。
右手抓持镜身应不小于 15cm,以 20~30cm 为宜;其优点有二,首先,
胃镜插入食管前,握持胃镜软管部的右手不必更换位置;抓持过短会导致内
镜刚刚进入食道时,右手已经抵住口垫,不得不倒手换镜,这样会使刚刚进
入食道的胃镜先端部脱出来;握持较长的软管部的另一个优点是,即使在口
腔或咽部存在未能预料的抵抗,因为内镜自身具有弯曲度和弹性,也能防止
给被检者带来痛苦和危险的发生。
- 1 -
我们在动旋钮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镜身的位置:是否发生过旋转以
及旋转了多少度,旋钮的上下左右是指镜身处于正常状态没有发生任何旋转
或者翻转时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旋转或者翻转后的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了。 当然,对于图像而言up 的时候都由上方向下移动,镜身先端部上弯曲 ;
Left 时候图像由左向右移动。镜身先端部向左弯曲。
循腔进镜有 2 个技巧:A、尽可能沿小弯侧前进,痛苦小,到达幽门镜身
短;B、前进时右手把镜身轻微向舌面方向推压,减少镜身与咽后壁的会厌和
悬雍垂的接触,患者不适反应小。
2、咽部到食管入口的操作:胃镜通过舌根后即可看到会厌软骨,偶尔可见声带,
食管入口通常处于关闭状态(食管开口位于杓状会厌襞中的两个小角软骨之
间的后方,参见下图),因为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内镜先端部多数自然从下
咽部左侧进入,应以左侧梨状隐窝为目标推动内镜前进,从左侧楔状结节的
背侧间隙开始向中央(顺时针方向)边旋转边轻轻插入,很容易进入食管入口。
插入食管入口的过程中,手下会感知到轻微阻力,通过食管入口的时候,可
以看到直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的走行方向就是我们的进镜方向,内镜先
端部通过食管入口后术者会有“落空感”。
以下四幅图片就是内镜从口腔到咽部所看到的示意图,c 图箭头所指为
会厌,d 图线条所指由上至下依次为:声带、声襞,梨状窝、楔结节。
注意:我们以左侧梨状隐窝为进镜方向,但是并不是真正的进入梨状窝,
只是内镜稍向杓状会厌襞的左侧缘倾斜即可( 指向杓状会厌襞中的小角软骨
与楔状软骨之间的楔结节),内镜先端部最终抵住的部位是楔结节,然后稍稍
右旋的同时推进内镜就可以很容易的进入食管了;如果内镜真的进入梨状窝
就会没有视野,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梨状窝和食管下段的穿孔(多见于侧视
镜操作)占全部穿孔的 50%;因此内镜通过咽部时不可过度用力,直接向前
推进内镜也是危险的,且不易成功,应该在推进内镜的同时轻轻的向右旋转
(左手操作手柄顺时针旋转),右旋之前可以轻轻down。有的操作者****惯通
过咽部的时候抬高左手,实际上这样的操作和右旋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