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启发
作者:陈小平梁世雷李亮单位: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1背景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界正在积极备战2 0 1 2年伦敦奥 运会。如果说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继往开 来、创造辉煌、登上奥运顶峰的时刻,那么,伦敦奥运会的 备战则是中国竞技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与世界职业体育接 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起点。在此关键时期,我 国运动训练界对世界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给予了前 所未有的关注,期待在2 0 0 8奥运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上,进一步汲取世界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知识,构建扎实的理 论基础,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训练体系。长期以来,尽管我 国的训练理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但在许多方 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 差距。这种令人堪忧的现状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 是我国自身对训练理论研究的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重大研究成果。其二,是我们对国外训练理论的现状和发 展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尤其是对一些新的训练原 理和方法的把握仍显浮泛粗糙,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表现出各 取所需、一叶障目甚至盲目浮躁。与此同时,漠视或忽略国
外训练理论的发展,不仅使我们失去了对诸多原产于国外体 育发达国家的经典研究成果的掌握,而且,还产生了某种
“崇洋媚外”的错觉,似乎只有来自国外的理论才是深刻、 原创和具有意义的,许多并非经典的、甚至是未经科学鉴定 的理论与方法,长期活跃在中国的竞技训练领域,它们禁锢 了我们的思想和理念,制约了我们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有 计划地介绍和引进国外训练理论,特别是那些对我国训练实 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研究成果,是极为必要的。它们不仅 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域、启迪思路和提升鉴别能力,而且, 还可以引发我们对多年形成和固守的训练理念的反思和批 判。当然,对国外先进训练理论的学习又绝不能止步于'‘引 进”,而必须将理论的“消化”作为重点。我们应该深入分 析各种前沿训练理论形成的原因和生物学背景,尤其是要结 合我国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将我国训练理论的精华与世界训练理论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并形成互补,最终将其效果落实在二次"创新”的层面,在 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打造科学、系统并符合我国训练 实际需求的运动训练体系。鉴于此,由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 主办,浙江省体育局承办的“2 0 1 1杭州国际运动训练理 论与实践创新论坛”于2 0 1 1年8月1〜2日在杭州举 行。论坛发起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和组织,根据当 前世界运动训练的进展与趋势,紧密结合我国运动训练的实
际,并充分考虑我国备战2 0 1 2年伦敦奥运会面临的问 题,邀请了 4位国际知名学者作专题报告,我国田径、自行 车、游泳和水上项目等多支国家队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参加了 学术交流。
2论坛概况
本次论坛得到会议,并阐释了此次论坛召开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他认为,尽快提高我是建设体育强国 的必然要求,目前这些项目的落后,根源并非是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和硬件条件设施的落后,而是在训练理论、思想观 念、训练创新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面对当前世界体 坛运动水平迅猛发展的形势,我国基础大项如何进一步解放 思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