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绩效计划——计划实施
任何一个绩效评估系统都不会自动地发挥管理功能
企业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制订了绩效评估方案,却推行不下去,“匆匆过客” ,“轮流坐庄”等
管理者应付了事,绩效目标难以衡量,管理者缺乏相关的训练,拉不开面子,打分标准不一等等
根本是忽视了对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把握,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忽视了绩效管理的实施这一重要环节,导致绩效管理过程偏离预定的方向和目标
第1页/共31页
Fournies对世界各地2万经理人调查,列出员工无法完成分配任务的原因,前8位
员工不知道该做什么
员工不知道怎么做
员工不知道为什么必须做
员工以为自己正在做(缺乏反馈)
员工有他们无法控制的障碍
员工认为管理者的方法不会成功
员工认为自己的方法更好
员工认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2页/共31页
绩效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 准备阶段
宣传教育不够 :高层管理者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表明组织变革的决心,影响企业文化和氛围,才能为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创造环境条件。
缺少培训:
目标管理、绩效沟通、评估技术、反馈面谈等多项技能
由于管理人员的认识偏差和技能缺乏,造成整个系统的运行偏离预定轨道。
绩效管理的失败不仅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会破坏组织氛围,降低员工信心,给组织带来长期的潜在的损失。
培训是一种有效的预先控制,将失误控制在潜在的可能阶段,对组织来说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有效手段。
管理政策不配套:
绩效管理的实施必须和奖惩制度、晋升制度、权责界定等一系列管理政策相配套。
缺少政策,系统的实施就得不到制度保证,很、难长期、有序地进行
第3页/共31页
2) 绩效评估体系过于复杂
评估系统的简便易行是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
重视评估指标的可验证性,描述性指标如果能被验证,同样是适用的
重视信息的收集和记录、整理,为评估结果提供可验证的信息。
3) 忽视资料收集的重要性
绩效评估结果常常决定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前途,所以作为评估基础的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可靠。
忽视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导致评估时缺少能够说明问题的可靠数据。避免冲突,评估只能趋向平均化,最终可能导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将系统实施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评估指标的不合理上。
加强收集基础信息的制度管理,将行之有效的生产记录法、考勤纪录、原始台帐等基础信息管理落实到位,同时可以在相应监控的情况下让员工参与收集数据,保证能为绩效评估提供上下级双方认可的可靠信息。
绩效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第4页/共31页
4) 评估过程的误区
对系统本身认识不够。如对绩效评估标准认识不一致。同样的好、中、差三项标准,可能有的评估者掌握过宽,有的过严,进而影响考评结果。
由于主管人员在评估过程中的心理误区造成评估偏差。比较常见的有晕轮效应、对照效应、类己效应、近因效应、趋中效应等
由于评估人员主观上利用评估权力造成的偏差。如挟私报复等。
绩效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如何避免:
加强对评估人员的培训指导改善和避免
在评估系统中制订完善的反馈控制渠道,给员工以申诉的机会
第5页/共31页
5) 绩效反馈失败
主管人员对下属的绩效反馈——双方认可绩效改进计划,提高绩效的目的。绩效管理。
绩效反馈失败:主管人员不愿意将评估信息反馈给评估者;管理双方对评估结果认识不一致,发生冲突
解决: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督,贯彻落实绩效反馈的制度。
组织层面,组织必须设计一个员工可以申诉的通道,来保证对整个系统的实施进行监控。当员工对上级主管的评估意见不满时,可以向更上一级主管申诉,或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申诉。
反馈失败,常常由于对申诉处理得不及时,或者对员工申诉的处理没有制度化而造成。破窗效应(从众效应)
解决:加强员工申诉处理的制度化建设,对员工申诉设立规范的处理程序,包括调查、纪录、处理、存档,建立起员工对申诉渠道的认可和信心
绩效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第6页/共31页
绩效管理包含着绩效考核的管理过程。
目标导向,层层分解,通过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进行诊断分析,改善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企业各项目标。
绩效管理更突出的是过程管理,以加强规范和改善行为为基础,通过有计划的双向沟通和培训辅导,提高员工绩效,最终实现提高部门绩效和企业整体绩效的目的。
绩效管理对组织来说,是管理系统,对管理者个人来说,则是管理技能和管理理念。绩效管理是贯穿各级管理者管理工作始终的一项基本活动。
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
第7页/共31页
绩效实施——组织层面
制定整体实施计划阶段。
确定绩效目标、选择评估方案、落实评估的时间、频率、责任人等行动要项,建立反馈的沟通渠道等。
随附的支持性计划,如宣传动员计划、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