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
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和非物质客体为对象 的地域结构形式。
基本属性:
1、 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牢间(三维)。
2、 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3、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4、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区域的划分:均质区域,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区域发展:
是指在一定时牢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的经济 社会活动。
区域发展的趋势:
1、 区域分工全球化更加明显。
2、 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并不相悖。
3、 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区域科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要探寻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 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政策的制定、区域规划、区域发展和其他形式的区域分析提供可 靠的理论基础。
区域分析:
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 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
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1、 ……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3、 随着……自然资源范畴……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自然资源质的评价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也应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即技术上的可 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的评价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资源承载力:
是指在可预见性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 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有限性、动态性、可增强性。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区域差异: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个区域由于自然资源和历史基础,人口、技术和资金,市场、组 织和管理等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可分为:自然差、位势差、趋势差。
区域优势:
一个区域所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主要由区域之间形成 的自然差和位势差所形成,具有普遍存在的特点。
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包括狭义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给排水设施)和社会设施(文卫教 体)两个方面。
人口素质:体质状况、文化技术水平、道德修养。P86
人口迁移与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供给。
2、 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
3、 消费市场的分布。
适度人口 :
(英国、坎南)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最大的收益点,当劳动力 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效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人口。 人口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