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皮肤血管炎
血管炎
血管炎是指原发于血管壁及其周围的炎症性疾病,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及其周围有炎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样变形或肉芽肿。
由于血管的大小、范围、炎症反应的程度及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血 管 炎
血管炎
血 管 炎
血管炎的皮肤损害有一些共同特点:
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炎症:紫癜、水肿性红斑、坏死性丘疹、水疱、血疱、小结节。
中等度或较大血管炎症:结节、坏死、溃疡等
病因:细菌、病毒、真菌、药物激发。
机制: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多数为免疫性
血管炎
分类:受累血管大小、病因、浸润细胞种类等多种分类。
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性血管炎等。
白细胞碎裂性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
淋巴细胞性小血管炎: 急性痘疮性苔癣样糠疹、结节性红斑。
肉芽肿性小血管炎: 淋巴瘤样肉芽肿、面部肉芽肿等。
肉芽肿性大血管炎: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等。
血 管 炎
血管炎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all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血管炎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侵犯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炎症性皮肤病。
以皮肤损害为主,为多形损害,表现为紫癜、丘疹、结节、溃疡和坏死,可伴有烧灼和痛感。
血管炎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病因
与III型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免疫复合物沉积。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在体内都可产生免疫复合物而引起本病。
感染:细菌(SP、葡萄球菌)、病毒(乙肝病毒、EB病毒)、真菌(白念)、寄生虫
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磺胺、血清制品等。
系统系统性疾病:SLE、类风关、慢活肝、干燥综合症等。
恶性肿瘤: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先天性补体C2缺乏
血管炎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临床表现
本病发生于青壮年,皮损好发于小腿和踝部,也可见于大腿、臀部、上肢甚至躯干,常对称分布。皮损为多形性,可见红斑、丘疹、风团、紫癜、血疱、结节、坏死和溃疡。特征性皮损为紫癜性斑丘疹,压之不退色,有时呈多形红斑样,皮损消退后留色素沉着或浅在萎缩性瘢痕。
血管炎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自觉瘙痒或灼痛感。皮损反复发作,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全身症状常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
部分患者可伴有内脏损害,如肾脏,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累及肺部时,双肺可见弥漫性浸润或结节状阴影;累及胃肠道,可有腹痛和便血;累及心脏和神经系统较少。称为皮肤-系统性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