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 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
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
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
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
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考查要点如下:
1、 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 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3、 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4、 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5、 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
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 分左右。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 模仿运用能力。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自中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但无论如何变化, 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 熟识各个常见作家的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写作题材,以应对现有的变化。按照“精练-精讲- 矫正”的思路训练。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精讲”在于得法, 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矫正”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 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下面结合中考题关于如何把握意旨谈谈看法,以期有所帮助。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这些诗歌所抒发的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但也可以按照诗歌的特点,找到一些规律,大体上 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
4、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 揭露统治者穷兵蹴武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 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