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小学数学幼小衔接的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数学幼小衔接的知识点.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1 2021/9/20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数学幼小衔接的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做好小学数学“幼小衔接” 培养幼小生良好学********惯
从一个鲜活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要无缝隙“衔接”
案例:丁爷爷的孙子今年 3 岁,从今年起,丁爷爷就开始培养 孙子独立吃饭的****惯,虽然孩子吃饭速度慢些,衣服会弄脏,但丁爷 爷坚持不懈。但每次去外婆家,外婆总是自告奋勇地喂小外孙吃饭, 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吃饭****惯处在进两步退一步的境地。
分析:孩子的外婆与爷爷由于在客观上存在差异,导致教育下一 代的不同方式。但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两亲家不能各行其是,只 有多沟通、交流,多理解、尊重,达成一致,在科学养育的前提下, 做到无缝隙“衔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思考:由此而想到了,我们的幼儿、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 根基。学前班与小学环境建设、学****内容、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 异。虽然不能做到无缝隙“衔接”, 但是我们能降低幼小衔接中的坡 度,不但在教法、学法上,在学****内容上也要搞好衔接,培养良好的 学********惯,而且使学前班的儿童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使之过渡衔接做到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摸索、实践谈谈自己的 想法。
一、 养成认真倾听的好****惯,促进注意力延续。
心理学指出 :5-6 岁儿童主动注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 一年级的学生, 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进行有规律的学****上课注意 持续时间短, 注意力易分散。 而且数学学科本身学****起来就是枯燥 无味的, 为了提高学生学****的注意力,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有三点 做法:
1、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姿体语言作用, 以饱满的***来吸引 学生,以无声的手势来调动学生, 抑扬顿挫的声音来带动学生, 唤 醒学生的学****情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倾听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 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 主要采取鼓励的方法,听课特别好的学生,点名表扬。而对待不认真 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眼神加以提醒, 或者让他起来重复讲解的内容。 一年级学生想受到表扬,因此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会更好一些。
3、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幻 灯片等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 故事、谜语开头,创设情景;加 强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练****这样学生在课 上就不容易分散注意力。 久而久之, 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br/>二、养成说的****惯。用数学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 生语言的发展。 数学课学生发言需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用数学语 言完整表达出来, 幼儿园这方面要求低。 所以学生发言要求大声、 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课堂创造更 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
性。有时候,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如利用“同桌互相
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 “前后桌商量商量”等形式, 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三、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好****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教学中, 一定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如在进 行十几减 9 的减法学****时,有学生对于: 12-8=4、15-9=6 等倒背如流,这些学 生只是单纯记忆而已, 不会思考过程, 更不会用凑十法、 加法的是减法的逆运算 计算方法做出来。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 过幼儿园的学生, 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 教师一定利用学生的 小棒,通过学生动手摆的过程,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让他们说出算法的过程,再 次进行独立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
4、动手操作的****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 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分一分” “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 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 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 例如,在教学“几比几多几,少几”的问题时,先从简单 的入手,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O),第二行摆(6个厶),摆的时候 一一对应的摆。提问:△比O多几个? O比△少几个?让学生通过操作明白几比 几多几,少几的算理。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 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比4个多2个,要 用6-4得到答案。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 逻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