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1.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1.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21/10/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讨论:假如你要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点拨要点: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介绍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可以分类介绍苏州园林等等。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第3-9段,探究这几段文字分别介绍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理一理、想一想,这八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探究提示如下:建筑物——假山池沼——树木——花墙、廊子——每个角落——门窗图案——建筑色彩,其顺序是按照由主到次,由整体而局部,由局部而细部。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课文填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
2.请分别列举出三处中国名胜、三处世界闻名的景观。
3.阅读《苏州园林》第二段,回答文后问题。
(1)从选段中摘出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
(2)这段文字共有5句,请划出文段的层次。
(3)选段第二句中“似乎”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选段第四句中“败笔”一词若改为“有毛病的地方”,好不好?为什么?
随堂练习设计答案提示
1.第二题:三处中国名胜,如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秦始皇兵马俑等;三处世界闻名的景观,如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古罗马斗兽场等。
2.第三题:
(1)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选段层次划分是:①②/③/④⑤
(3)“似乎”一词不能删去。它是表推测的,作者无法也没有必要向所有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一调查,只能凭推测,所以用“似乎”最合适;若删去“似乎”,就变成绝对肯定的了,与实际不符。
(4)“败笔”若改为“有毛病的地方”,不好。因为“败笔”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点相呼应,而“有毛病的地方”则与“图画美”这一总特点扣得不紧。
个性练习设计
1.你所知道的被自然损坏或遭到人为破坏的景观有哪些?面对这些你有什么想法?
2.课后认真观察“我们的校园”,请你抓住校园的特征,先概括,后分说写一篇小作文。
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悠然把酒对西山
 
①“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朝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的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②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造型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境西山”八字来概括。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已被烧毁,今仅存断壁残基。如今,只能用另一个大园颐和园来谈借景。
③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10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洵美。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之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相同,趣则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