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班级管理.ppt

格式:ppt   大小:2,075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班级管理.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13 文件大小:2.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班级管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班级管理
第一页,共52页
第一节 班集体建设
一、班级及其教育意义
(一)班级及其地位和作用
班级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环境。
教和管的基层组织、教学活动基本单位、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
第一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第二页,共52页
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7世纪第一次在其《大教学论》当中对班级管理制是进行了系统论证,1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我国清朝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
班级结构的特点:不是孤立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班级结构具有多元性;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
第三页,共52页
(二)班级的教育意义
培养集体意识、思想品德
培养交往能力
满足学生多种需要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页,共52页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一)班集体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群体
共同活动体系
人际关系系统
社会心理共同体
第五页,共52页
(二)构成要素
共同目标
组织结构
共同准则
心理氛围
第六页,共52页
(三)班集体发展阶段
形成
合作
巩固成熟
(了解每阶段大致特点及主要工作)
第七页,共52页
(四)班集体建设的条件
目标机制——确定班级目标
领导机制——建立班干队伍
约束机制——建立规则秩序
运行机制——组织多样活动
凝聚机制——培养舆论班风
管理机制——实行民主管理
第八页,共52页
(五)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促进学生社会化
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第九页,共52页
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一)非正式群体的显著特点
自发性、相似性、封闭性、凝聚性、竞争性、权威性
(二)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积极功能
满足正常心理需要、促进人格独立发展
促进社会化、培养交往能力
消极功能
减弱正式群体功能、削弱教育力量
提高班级发生冲突事件的几率
第十页,共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