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防范审计风险的几个对策目前,在审计机构内部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这对于加强审计执法,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忽视,在当前审计工作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仍然要把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放在第一位。笔者提出以下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对策。一、面对审计风险应采取分析性对策。一是要对审计风险进行预测、控制和分析。预测审计风险,收集和整理审计风险资料,制定控制审计风险方案,评估审计风险,分析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配备合格的审计人员确定有效的审计范围,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和完善各级岗位责任制等等。二是有意回避,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十分薄弱,账证记录不全,会计核算存在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审计环境不具备开展审计作业基本条件,审计风险特别大,且审计自身又无法有效控制时,对该单位不审或拒绝发表意见;也可以待其完整建账后,再开展审计工作。三是自我保障,对审计结论的表达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详细、清楚地说明实际审计的范围和事项,并只对此负责;避免使用绝对化的表述。如对抽审的一些事项,有限定地发表意见,不作无限定的全面评价。四是转移风险,分清风险产生的原因,如涉及其他部门或人,与有关部门联系,通报情况,对其作出的被审计处理和评价依据的某种决策、规定,要求其承担一部分责任,从而把风险责任转移给有关部门和个人来承担。五是承受风险,提高审计机关权威性和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有效地抗拒来自审计工作外部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减少行政和社会关系的干预,为审计人员撑腰,控制风险诱发的因素,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承受力,保证顺利完成各项审计任务。二、控制审计风险应采取主动性对策。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人是决定因素。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在目前人员少、任务重的条件下,要要求每个审计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有事业心和使命感,要排除一切外界干扰,要廉洁自律、团结协作、服从大局,工作精益求精,吃苦耐劳,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二是要注重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经常召开典型案例分析会,不断总结提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如审计抽样技术、内控测试技术、工作底稿编制和审计报告撰写技术等。三是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使审计行为符合准则的要求。四是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在现有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对审计质量工作全面进行量化和细化,制定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审计质量认定标准。五是完善岗位责任制。六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如设立发现案件线索奖、审计项目优秀奖和精品奖等,对于有过错行为,应追究其责任。三、规避审计风险应采取技术性对策。审计业务有其技术技巧。这里重点是指项目管理、审计报告反馈意见、审计文书等能处理得当,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审计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计划的编制、项目实施过程重点、难点、信息的控制。一个审计项目的确定关系到这个审计事项的成功与否,影响到审计的威信。选择审计项目, 要注意实质性的问题,即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