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化概论第二编制度行为文化之第二章宗法制度 1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本周我们学习第二编第三章宗法制度。学习目的与要求: 。 2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导言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至少有两个特点: 第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第二,专制主义严密。宗法制度是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的一种制度。宗法建立在宗族的基础上,宗族由若干个同血缘的家族集合而成,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成宗族,结成乡社,进而成为国家的基石, 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事实。 3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第一节家族与家族观念一、家族的产生 ,家族血缘纽带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4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二、家庭结构与家族观念 。中国封建家庭的结构是以父子、婆媳为主轴的典型的父子型家庭,家庭关系以亲子的血统关系与夫妻的婚姻关系为基本结构。就血缘关系言,家族中的成员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首先,父家长重子轻女,男尊女卑。其次,男子中长子或长兄的地位高于其他人。再次,家族内部的财产分配不均等。总之,家族成员的关系受制于血缘关系。就姻缘关系言,姻缘关系从属于血缘关系。首先,娶妻须由家族中主要成员过问和决定,所娶女子的贞操对全家族负责;亡夫之妻再嫁要由家族长辈认可。其次,家族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再次,同一家族中的女性,其地位也有高下之别。 5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1)血缘观念。古代大到历代帝王的世系,小到普通个体家庭或家族的延续,都把巩固血缘联系、维护血缘世系的纯度视为头等大事。(2)门第观念。“门第”是指封建时代地主阶级内部家族的等级,以族姓、门户、地望为标志,有高低贵贱之别。门第观念曾渗透到政治生活和社会交往中。(3)孝悌观念。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孝”指敬顺父母, “悌”指尊重兄长。“孝悌”观念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子女对长辈的绝对服从;二是“移孝于忠”,忠孝相通。“忠”“孝”的基本前提是绝对服从:臣服从于君,子服从于父;由此生发,又有女服从于男,幼服从于长。 6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三、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关系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构成单位,即家本位;国家就是家的放大,即家国同构。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所带来的最明显的后果之一,就是使个人具有强烈的隶属感。这种以家族为本位、以父家长制为原则的伦理纲常, 实际上代行了宗教的职能。 ,经推演比附,由己及家,由家及国,使每个臣民都以“敬父忠君”为天职。 ,重家族而轻个人,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人治而轻法治。 7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第二节宗法制度的产生、确立与演变一、宗法制度的产生和确立 (提示:什么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宗法制度,也叫血缘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区分高低贵贱的法规准则。它是中国古代解决职权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宗法以宗族为范围。“宗族”的含义,即亲亲和尊尊,也就是以嫡长子为中心,亲其所亲,尊其所尊。宗法制的实质,就在于族长(宗子)对宗族的政治、经济、宗族祭祀活动等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亦即对整个宗族实行家长式的统治。这种权力上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下与每一个宗族成员相联系,形成了一个与国家权力相辅相成的统治着每一个宗族成员的特殊的权力机构。 8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产生和确立宗法制度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完备和确立于西周。西周时期,已确立了嫡、庶之分和大宗、小宗制度。西周的社会组织,是一个亲疏严明、系统显然的血缘实体。(提示:为什么说宗法制度在周代已经完备?) 宗法制度的确立者是周公。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周公制礼作乐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立宗法制度。 9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二、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封邦建国制(即封建制、分封制)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左传·桓公二年》)。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礼运篇》)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尚书》) ,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诗经·大雅·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