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中学综合素质.ppt

格式:ppt   大小:2,290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学综合素质.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1/2 文件大小:2.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学综合素质.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学综合素质
第一页,共55页
模块
比例
题型
职业理念
13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教育法律法规
1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3
文化素养
13
基本能力
48
单项选择题
材料题
写作题
合计
100
单选:47
非单选:53
试卷结构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解读 P154
第二页,共55页
第一章 中学教师的职业理念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观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观
学****要点:本章节特别重要,题型以材料分析题为主。
第三页,共55页
第一节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概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人的主动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有人的发展
2、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学校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平等教育,学校使每个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与应试教育对立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在教育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第四页,共55页
补充:应试教育
1、概念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
第五页,共55页
2、特点
  教育对象:“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
 
教育内容:“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

  教育方法:“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第六页,共55页
教育评价:“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与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
教育结果: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
第七页,共55页
3、应试教育弊端
智育目标狭隘化,片面化发展
阻碍教学方法的改革
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
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加重教师负担
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
第八页,共55页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
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
  1、教育目的: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2、教育对象: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3、教育内容: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如何做人。
第九页,共55页
4、教育方法: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5、教育评价: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6、教育结果: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十页,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