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宜兰经验宜兰是台湾一个传统农业县, 20 年来政府按部就班,以一种绝不抢短线的态度规划宜兰县, 全县的整体规划、教育空间改造、地景改造运动以及建筑文化的思考到落实, 终于以一系列大型的公共设施而成为台湾地方政府的模范生。同时举办国际性的童玩节及西式划龙舟等活动, 将宜兰县推进国际舞台。这一集主要内容, 就是呈现二十年来的丰富成果, 以及发人深省的宜兰经验。离开台北一个小时半,北宜公路九完十八拐的尾端,兰阳平原忽然展开在眼前,一望无际的水田倒映着阳光, 景观豁然开朗令人难忘。龟山岛像一只灵兽, 静静的护卫着三面环山, 一面临海的兰阳平原。平原上的子民,以一种不一样的心灵经营着这一片净土。宜兰县面积 2100 平方公里, 其中五分之一是平原, 平原上有两个主要城镇, 宜兰溪北的宜兰市与溪南的罗东镇。宜兰全县总共有 46 万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二十年来,这一个农业县以一种绝不抢短线的态度, 按部就班的规划建设, 终于以一系列高水准的大型公共设施, 以及像国际童玩节这样的活动, 而成为地方政府的模范生, 而且逐渐获得国际的注目。“宜兰经验”就是我们这一集的主题。北关,位于兰阳平原的北端,是古时候进入宜兰的天险。这里风景壮丽,是一个小型的景点。 20 年前陈定南担任宜兰县长的时候,开始着手整顿这样的小型风景点,从此拉开了一个地景改造运动的序幕。北关的整顿, 定下了宜兰地区公共建设的基调, 那就是绝不做不必要的人共设施, 恢复大自然的原貌, 加强管理。于是聚集的百来个摊贩, 被迁到不影响景观的停车场。粗糙的水泥凉亭被拆除, 水泥仿竹栏杆也被换成木质栏杆。就这样,以“减法”的手法, 北关的壮丽景观得以恢复了原貌。二十年前的这一个小工程, 成为宜兰县政府一连串高品质景观工程的第一步。宜兰县政府着手整顿风景点的同时,展开了一系列大型运动公园的建设。这一系列建设的第一个, 是位于宜兰市南郊的宜兰运动公园。这个公园的产生, 源于一个契机, 就是民国七十四年, 在宜兰举办的台湾省区运会。这是宜兰县第一次轮到办这么大的活动, 被宜兰人认为是天大的事情。陈定南县长定下时间表, 扩大了整个场地的范围, 提出运动公园的构想。公园中种了许多树木,陈定南县长要求树木的排列,一定要如列兵般的笔直,绝不含糊,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故事, 流传至今。其实, 这只是一个小细节, 这个公园有一个更深刻的哲学, 影响了后续宜兰县所有的公共建设-- 就是减少人工设施, 尽量留下大的空地种草皮与大树。宜兰县政府则仔细规划亲切好用的设施,一改有些地方拼命争取预算,盖一些没有人使用的体育馆关蚊子的做法。这个公园有面积很大的草坪,绿草如茵,抬头还有晴空万里,令人心旷神怡。这些设施每天清晨与傍晚, 都有很多使用者, 成为宜兰人最喜欢的一个大公园。清晨 7 点半,罗东高中的西式划舟队正在集训,冬山河亲水公园,台湾唯一符合奥运标准的西式划舟场地, 也是台湾最负盛名的河滨公园。这个公园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品质, 远远超过了台湾其它地方的公共工程, 而是宜兰县的全国知名度大增。冬山河亲水公园已经成为全 国公共工程品质的里程碑。前宜兰县县长陈定南:“冬山河原来是一个很弯曲又狭窄的河川,那时常常泛滥成灾,政府为了整治这个洪水, 所以就把冬山河一部分截弯取直, 然后就变成现在的冬山河。那冬山河的整治目标,当时只为了要防洪以及做区域排水。所谓防洪就是要做山洪的这种泄洪道。当时并没有考虑到做观光的这种用途, 一直到民国七十年我上任以后, 发现这个冬山河有非常充沛的水源, 也有非常优异的水质, 再加上有非常直而且宽的水道, 非常适合于做观光游憩 使用。”宜兰县政府的逐年争取预算, 井然有序地把一个防洪排水的人工水道, 转变成一个台湾最受欢迎的河川游憩景点。冬山河不只是一个高水准的公共工程典范而已, 更重要的是台湾的地方政府透过这个案例, 深刻认识了“亲水空间”的意义, 了解一条河川以及其两岸的空间, 可以大幅度的丰富民众的休闲生活, 大幅度的改善景观, 甚至成为观光景点, 带动观光产业。冬山河的设计中大量使用各种石材的组合,设计师们踏遍台湾河川,寻找合适的石材, 试验各种功法, 注意各种细节, 是冬山河亲水公园耐人寻味的最主要原因。负责冬山河设计的“象集团”是一群国际级的日本设计师, 他们与他们的台湾籍设计伙伴, 一直在思索有创意的使用在地材料的方法。冬山河亲水公园规划师郭中端(女):“我们今天一直看很多东西开发, 包括作河岸或什么, 就会想说那为什么不学欧洲或不学美国, 用整块石头砌或者贴什么。但这些东西不是我们本土里头有的东西,不,进来以后我们就要‘驯化’、‘归化’,但事实上我们本土有很好的东西, 也可以拿出来尝试, 这就是我们在做这个所有的设计跟施工上 面都是一个基本原则。”冬山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