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hy122x 2021/11/1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叠问题”教学预设
【设计理念】
重叠问题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
识。本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 生活中容易理解的的学****素材,引
导学生探究学****自主学****合作学****学会运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初步体
会集合思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108 页例 1.
【学情与教材分析】
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是比较系统、 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
认知水平,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 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
小组的学生名单, 通过观察, 发现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 引起学生的
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 初步感受韦恩图形成的过程, 了解它的作用以及理解其各部分的意义。 能
借助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丰富对直观图的认识, 发展形象思维, 养成善于观察、 善于表达、善于思考的良好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它的作用及理解各部分的意义。【教学准备】
课前小调查,打印学生名单,制作红圈、绿圈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脑筋急转弯:
有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起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电影票,就全部顺利的进去
了,这是为什么呢?
(1)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这三个人分别是:爷爷、爸爸、儿子,爸爸是爷爷的儿子,爸爸又是儿子的爸爸。
出示图片,问:你认为哪一位的身份很特殊?引导学生运用“既 又 ”进行表
达。
揭示课题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这叫“重叠问题”
(板书)
二.探究新知
过渡:刚才,我们用语文课中的关联词语,使我们的数学表达更简洁,更明确。的确,
小学阶段语文和数学是两门重要的学科。 课前,老师对我们班一部分同学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统计表,你们知道喜欢语文的有几人?(贴出:喜欢语文的有 8 人)喜欢数
学的有几人?(贴出:喜欢数学的有 7 人)老师一共调查了 15 位同学吗?预设与实际人数
有冲突。
(2)再次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 *** 的名字出现了两次, *** 和 *** 的名字也出现了两次。
师追问:这能算成 6 个人吗?为什么?( *** 出现两次,表示他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是
同一个人,只能算一个人。 )
师:在有重复出现的情况下, 统计表也不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 “老师一共调查了几位同学” ,
现在让我们换个方式来研究。
2. 直观演示,不断调整
师一边摆一边介绍,红圈表示喜欢语文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