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2 2021/11/20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 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 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高尔基)
2.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 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 12 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 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 1. 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
2. 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 《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 老师也混淆了, 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 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66 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 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 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生:“或”是“有的”的意思。 师: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很强。
三、读准生字词,指名读课文。
(一)读准生字词 师:我们班的同学养成了很好的预********惯,瞧,生字词语要来挑战你们了。 (大屏幕出示生 字词语,指名读,即一人读一行,适时正音)
(二)指名读课文⑴⑵⑶⑷⑸⑹
1. 下面我来请同学读课文,谁来读第一小节。 ( 学生读第一小节。)
⑴读这个词语一一游历,谁能给它找出一个近义词? (生:游览。)
⑵课文为什么不说司马迁四处游览,而要说四处游历呢?
预设回答:“游览”是玩、观光; “游历”不仅去观光,还要学****一些东西。 预设评价:你真了不起!你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微妙差别。司马迁二十岁开始四处游历,他 不仅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每到一处还要考证历史资料,访问老人。这次游历,为司马迁写《史 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谁来读第二小节。 ( 学生读第二小节 。)
⑴读这个词语——嘱托。 “嘱托”的近义词是什么? (生:嘱咐。) ⑵课文为什么不用“嘱咐” ,而用“嘱托”?
⑶(若没有人回答,师说:父亲的“嘱托”是什么?谁来读读父亲的嘱托。 )
⑷指名读。
⑸师适时指导:读出感叹号语气!谁再来读? (学生再读)
⑹课文为什么不用“嘱咐” ,而用“嘱托”? 预设回答:“嘱托”比“嘱咐”要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