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建富有张力的课堂空间总结
创建富有张力的课堂空间总结
创建富有张力的课堂空间总结
创建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空间
(2013-05-19 16:56:47)
转 载 ▼
创建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空间
—— 课堂教学五“度”十“最”
熊芳芳
所谓“课堂空间” ,并非是一排篱笆围出一个院落, 一道砖墙围出一方空间,课堂空间并非教室的实体, 而是一个由学生、 教师、教材这三个基本要素建构而成的立体网络状的信息系统, 它是有生命张力的, 也是不断运动生成的。 能大能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是老子的生命张力,那么课堂空间的生命张力又是
怎样的呢?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平面的“书本世界”,从而使课堂空间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动感,失去了活力,没有现实感,没有历史感,也没有理想性,不能满足学生完整的生活需要和多层面的发展需要。 新课标为我们提出了这样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一种多
维的目标,要想在一堂课内实现, 就必须变 “死”的课堂为 “活”的课堂, 变“平面”的课堂为“立体”的课堂,变“一成不变”的课堂为“不断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出最大的信息空间,
尽量使课堂富有弹性和可塑性, 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可发展性, 那么它的容量和价值就不可限量了。 这样的课堂空间, 才是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空间。 如何创建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空间呢?
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延伸课堂空间的长度
——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
延伸课堂空间的长度, 其实也就是在延伸学生发展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看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它既有终极目标, 也有具体阶段的行动目标。因此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就有无数个起点, 也会有无数个终点, 每一次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最接近学生起点的基础上, 并尽可能地把他们带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这起点包括知识的起点、能力的起点、审美的起点、价值观的起点、个性成长的起点等等。 课堂教学从最接近学生起点的地方开始, 也就是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把教学的起点落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言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但仅仅满足或停留于起点的教学又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因为教学促进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教学应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形成推向前进;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而应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出发,积极带领学生经过紧张的努力和快乐的创造,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 如何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到离他自己最远的终点呢?现略举几例说明。
知识的终点:如《童趣》一文,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的阅读活动。先从最接近学生生活的起点出发,研究作者所观察的自然界中的“物”——平淡无奇,然后再研究由这些“物”而生发的“趣”——其乐无穷,接下来研究作者平中见奇、淡中生趣的“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最后研究作者的这种观察和想象所结出的“果”——与众不同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