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7
文档名称:

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pdf

格式:pdf   页数:2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pdf

上传人:1243595614 2016/7/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姓名:曾利君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指导教师:曹顺庆 20050101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利君指导教师:曹顺庆在新时期纷涌而来的外国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也许要算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最大、最持久的一种。它曾在80年代的中国掀起竞相借鉴的热潮,此后, 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仍不时通过作家的创作文本得到体现。作为一种异质的文学,魔幻现实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生根开花?它给中国当代文学究竟带来了哪些影响?中国作家笔下的“魔幻”和拉美的“魔幻”有何差异?或者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原有的文化传统中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意义,进入一个异质的文化语境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作家是如何将拉美的“魔幻”化为~种本土性的表达的?中国作家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杂性表现何在?这些问题,关涉到我们对中、拉两种异质文学各自的民族特性的理解,和对中拉文学交流经验的总结,以及对魔幻现实主义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刻意义的认识,所以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论题,确实需要展开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的研究现状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从国内学界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来看,长期以来研究者的目光大多放在中国与欧美国家或者亚洲一些国家间的文学影响关系上,而很少关注中国与遥远的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学关系的研究。虽然中国学者对魔幻现实主义所产生的世界性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论题展开重点研究。从中国学界的文学研究状况来看,在打破固有的研究格局、打通中外文学的研究方面也还做得不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外国文学的研究彼此分隔、割裂开来的情形。由于学者们的研究多囿于各自的领域和固有的研究格局,以致于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搞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拉美文学研四J11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究的人虽然热心研究魔幻现实主义,却并不潜心关注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困当代文学的实际影响,而搞中国文学研究的人虽然看到了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却很少对魔幻现实主义本身展开系统的研究,这种研究的分裂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存在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的正确认识。当然,这种不尽入意的研究现状近年来也在逐渐发生改观。一些研究文章开始涉足有关“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影响关系问题的论题,如吴家荣的“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997年第3期)、王风仙的“《尘埃落定》与《百年孤独》之比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 年第4期)、李晓辉的“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彭彩云的“论《百年孤独》对陈忠实《自鹿原》创作的启示”(《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等等,这些研究文章显示了学界研究格局的一些调整和变化,但这些文章的局限也相当明显:它们多以中外文学的求同性研究为目的和追求,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囡当代文学的差异性缺乏足够的关注和认识,而在论及影响关系时,也多泛泛而谈,对影响的事实和表现鲜有深入的爬梳和富有说服力的论证,有的论者虽然选择了极富研究价值的论题,但在实际上却未能较好地完成论题。因而我们必须改变现状,对固有的研究缺失进行弥补,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论题的研究,而这些,也正是本论文的努力目标和所耍完成的使命。本论文首先探讨了与魔幻现实主义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界说,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魇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研究情况等,意在厘清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含义,多方面呈现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接受状况。接着本论文从时代语境、主体条件、被接受者的价值声誉以及接受的审美契合点等方面考察了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结缘的复杂原因和条件,试图说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产生影响的基础和根源。其后在第三、四章,本论文重点考察了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广影响不仅体现在寻根文学、新笔记小说和西藏作家群的小说创作等群体性的文学(创作)现象上,也体现在扎西达娃、莫言、贾平凹、韩少功、范稳等新老作家的个体创作实践中,其影响的持久性则从上个世纪80 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代以来不断出现的带有魔幻色彩的小说作品中得到体现与印证。本论文的求章主要对中国作家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倾向、态度、心理进行探查与解析,并从创作技巧与手法等方面去求证和辩析接受中的仿效借鉴与经过创造性转化看的本土性表达,以使接受的复杂性和接受的真相得到敞亮。归结起来,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一、迄今为止,本论题尚未有人作过深入全面的研究,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