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以及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2 )士族地主与门阀制度;
3 )玄学、佛教的发展与兴盛;
4 )胡汉分治。
、能力培养目标:
1 )指导学生阅读史料, 要求他们不仅要通过文字阅读来了解史实, 而且要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等来加深理解, 并且要求他们以制作图表、 年表等方式反映本节的基本内容, 从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明白时代特征。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会历史学科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要求他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在思维方面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陈述观点的能力,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思想培养目标:
(1 )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只有条件成熟,统一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并
.
得以巩固。
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我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他们在发展中相
互学习,相互影响, 共同进步。 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也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
明确: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二、教学要点
(一)魏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 公元 189 年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 589 年隋灭陈统一全国止。
(二)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三)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开放的时代。
1 )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
2 )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3 )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4 )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
(5 )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远。
、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1 )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
2 )南北两地区经济出现逆向差异;
3 )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
、文化结构的改革。
、民族关系的巨大变化。
、尝试与选择。
1 )胡汉分治的尝试;
2 )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选择;
3 )思想文化领域崇佛、崇道还是崇儒的选择;
4 )用人上务实求俊与门阀体制的选择;
5 )各种社会思想的碰撞。
三、教学重点
.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新变化,尤其是士族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佛、儒、道的发展与关系。
四、教学难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和人民面对剧烈变化的形势与环境,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与选择:
1 )胡汉分治的尝试; ( 2 )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选择; ( 3 )思想文化领域崇佛、崇道还是崇儒的选择; ( 4 )用人上务实求俊与门阀体制的选择; ( 5 )各种社会思想的碰撞。理解选择这些道路的原因及其影响。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
秦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气势恢宏的文化成就令后世引为自豪。
但是东汉后期政治黑暗,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生灵涂
炭。 3~ 6 世纪,中国历史处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