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核舟记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1/12/2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对于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说明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背诵第2至4段;运用想象再造艺术品形象。
3、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2、理解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展示一枚桃核)这是什么东西?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如果老师告诉大家,有人能拿它雕刻成一只船,大家可能觉得不足为奇;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位雕刻家又在上面刻了五个人,而且须眉毕见,神情各异,大家相信吗?这还不算完,他又刻了八扇窗户,刻了船篷、船桨、茶炉、茶壶、书画卷子以及和尚的念珠,还刻了34个字,大家感受又如何?是不是很想了解一下这枚核舟?现在打开课本第174页,先自由朗读一遍《核舟记》。(板书标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指名朗读。
强调生字读音,句子停顿。
为(wéi)宫室 八分有(yòu)奇 水波不兴(xīng) 峨冠(guān) 椎(zhuī)髻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余/核舟一
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其人/视端容寂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技/亦灵怪矣哉

默读课文,积累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圈画出最让你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

任由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只作原则性的点拨。
(穿插词句积累,最好把研讨与练****三也揉进去。)
三、合作探究
1.(屏显)雕刻品常常要将丰富的生活内容集中地表现在某些富于特征的艺术细节之中。假定这件雕刻品就在你眼前,先仔细观察一番,然后从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下面几种说法。
(1)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
(2)这的确是一次水上游览活动(即“泛舟”)。
(3)“泛舟”的地点是赤壁,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1)苏轼是主角,但也有同游者。前后两篇《赤壁赋》中都提到有“客”相从,只是没有指名。雕刻家便由此想到苏轼在黄州生活时期的好友佛印和黄鲁直。苏轼的“峨冠多髯”,史书上有记载,容易表现出来;佛印是僧人,也不难刻画出他的外形特征。这就进一步形成了以苏轼居中,鲁直、佛印分居左右的设想,再以“苏、黄共阅一手卷”表现二人的闲适心情,以佛印的洒脱神态作衬托,又将三人置于船头的显著地位,画面的主体部分就突出了。
(2)为了给观赏者造成一个江上泛舟的实感,雕刻家精心地设计了一个“舟尾横卧一楫”的细节,又有舟子二人分居左右,一人“倚一衡木”而坐,一人烧茶,都是很悠闲的样子,跟苏轼《后赤壁赋》里“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意境暗暗相合,使人觉得静中有动。
(3)游览的地点是在赤鼻矶(苏轼误作赤壁),这在“核舟”上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用富有立体感的细节表现出来的。于是雕刻家巧妙地借助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文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这是雕刻家的一个大胆的艺术创造,实际上是通过观赏者的文字想象能力来表现生活中的实在图景,是一种“移植”的手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