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唯识三十颂科判表
大科分三
科判
颂文
甲一、明唯识相:
乙一、略标:
丙一、释难破执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
丙二、标宗归识
彼依识所变。
丙三、彰能变体
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乙二、广释:
丙一、明能变相:
丁一、异熟能变
戊一、三相门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戊二、所缘行相门
不可知;执受、处、了。
戊三、心所相应门
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
戊四、五受相应门
唯舍受。
戊五、三性分别门
是无覆无记。
戊六、心所例同门
触等亦如是。
戊七、因果譬喻门 
恒转如瀑流。
戊八、伏断位次门
阿罗汉位舍。
丁二、思量能变
戊一、举体出名门
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
戊二、所依门
依彼转。
戊三、所缘门
缘彼。
戊四、体性行相门
思量为性相。
戊五、心所相应门
四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
幷我慢我爱,及余触等俱。
戊六、三性分别门
有覆无记摄。
戊七、界系分别门
随所生所系。
戊八、起灭分位门
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丁三、了境能变
戊一、能变差别门
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
戊二、自性行相门
了境为性相。
戊三、三性分别门 
善不善俱非。
戊四、相应俱受门
2
唯识三十颂科判表
大科分三
科判
颂文
己一、列名六位
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
随烦恼不定。
己二、受俱分别
皆三受相应。
己三、重明六位
庚一、遍行
初遍行触等。
庚二、别境
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
所缘事不同。
庚三、善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庚四、烦恼
烦恼为贪嗔,痴慢疑恶见。
庚五、随烦恼:
随烦恼为忿,恨覆恼嫉懂,
诳谄与害娇,无惭及无愧。
掉举与昏沉 不信幷懈怠,
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
庚六、不定
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戊五、所依门 
依止根本识。
戊六、俱不俱转门
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
如涛波依水。
戊七、起灭分位门
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丙二、正辨唯识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丙三、通释妨难:
丁一、释违理难
戊一、心法生起缘由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
以辗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戊二、有情相续缘由
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
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丁二、释违教难
戊一、三种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