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关于防冻混凝土与抗冻混凝土的讨论.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防冻混凝土与抗冻混凝土的讨论.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12/1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防冻混凝土与抗冻混凝土的讨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防冻混凝土与抗冻混凝土的讨论
前言
在建筑行业中,有些施工人员往往把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与结构设计有抗冻等级要求的混凝土都称为“抗冻混凝土”。笔者认为,冬期施工的混凝土,主要是采取技术措施预防混凝土浇筑后,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前不发生冻胀破坏就达到了技术要求,应称为防冻混凝土。而结构设计有抗冻等级要求,混凝土自身应具有长期抵抗冻融循环能力的,才应称为抗冻混凝土。在相关标准规范中,查不到防冻混凝土的术语,仅能查到“掺防冻剂的混凝土”或“冬期施工的混凝土”等词语;抗冻混凝土在规范中的术语是: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F50级的混凝土。实际上这两种混凝土技术要求完全不同,但标准规范没有给出“防冻混凝土”的定义,或有些施工人员对标准规范学****不够,因此容易引起一些施工人员对这两种混凝土产生误解或混淆。譬如:误认为“抗冻混凝土就是掺防冻剂的混凝土”、或“大热天为什么要浇筑抗冻混凝土?”等。这些误解可能造成对抗冻混凝土的生产、浇筑和养护等环节的重视不够而影响到工程质量。1防冻混凝土
防冻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是:在冬期施工过程中,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使混凝土浇筑后尽早凝结硬化,并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前不得发生冻胀破坏。当气温在0~4℃时,水的活性较低,水泥的水化反应极其缓慢,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不能达到要求。当温度低于0℃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大部分冻结。水结成冰后产生9%的体积膨胀,混凝土结构将遭致永久性破坏;另外,水结成冰后,混凝土中没有足够的液态水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增长极慢甚至停止。因此,冬期施工浇筑的混凝土宜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并应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初期,采取适当的保温或增温措施,充分利用混凝土自身热量或外部热量(如电热法、暖棚法等),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起始养护温度:严寒地区不低于10℃;寒冷地区不低于5℃,使混凝土强度具备正常增长的条件,尽快的获得受冻临界强度。(1)冬期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冬期施工是混凝土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这是由于准备工作时间短,技术要求复杂,某一环节跟不上或仓促施工造成的。因此,应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提前做好周密计划和冬施准备工作,避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冬期施工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①材料预热法:即先将水及砂、石预先加热,再用于搅拌混凝土;②蓄热保温法:即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浇筑后的混凝土,使混凝土浇筑后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降温或缓慢降温;③暖棚法:即在施工现场搭建保温加热暖棚,使混凝土浇筑后在暖棚内正温环境条件下养护,有条件时最好搅拌、浇筑也在暖棚内进行;④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此外,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宜适当提高水泥用量,或采用早强水泥,以及采用高性能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尽量减少用水量等技术措施。采取以上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提高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入模后温度,确保混凝土浇筑后强度具备正常增长的条件,在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前不发生冻害。(2)关于早强剂和防冻剂当今世界混凝土破坏原因按重要性排列的顺序是:钢筋锈蚀、寒冷气候下的冻害、侵蚀环境的物理化学作用。因此,掺用早强剂或防冻剂的混凝土应注意要限制***盐含量,***盐是诱发钢筋锈蚀的一个很重要因素,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范规定控制混凝土中的最大***离子含量,避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造成巨大浪费,国内外许多工程已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