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刚体转动惯量.doc

格式:doc   大小:2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刚体转动惯量.doc

上传人:小sjj 2021/12/18 文件大小:2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刚体转动惯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实验题目:刚体转动惯量测量 实验人:周昕 学号:2110405028
实验简介:
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 量。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
分布有关。本实验将学****测量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
实验目的:
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学****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刚体的转动定理: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 在外力矩的作用下, 将获得角加速度 3,其值与外力矩成正 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理:
M=I3 (1)
利用转动定理,通过试验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
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下落,
其运动方程为 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 h=at2/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 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 M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 Tr - Mf = I
3。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 a = r 3 ,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a)r-M f=2hI/rt 2 (2)
M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 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 a<<g,所以可得
到近似表达式:
mgr=2hI/rt 2 (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 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
I。
,求转动惯量:
从( 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作m - 1/t 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 r和 砝码下落高度 h,( 3)式变为:
2
M=K1/t 2 (4)
式中 K1 = 2hI/ gr 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 t 的平方成反
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 m与1/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
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m - 1/t 2图中测得斜率 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i = 2hl/ gr 2求得刚体 的I。
作r - 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 m和下落高度 h 为固定值。将式( 3)写为:
r = K 2/t ( 5)
式中 K2 = (2hI/ mg) 1/2是常量。上式表明 r 与 1/t 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 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 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 — 1/t图,应是 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1/2
从r — 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 m h、g值,由K2 = (2hl/ mg) 求出刚体
的I。
四、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
五、 实验内容:
调节实验装置: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
与滑轮面共面。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 h,并保持不变。
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