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品格,在活动中锤炼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家徐特立指出: 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 培养一定的人格, 为一定的时代服务。而新教材的编写上, 也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这一目标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各学科课程中,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增强社会责任感, 以上这些都道出了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而品格教育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均,年龄偏大,知识落后。面对这么多的科目, 如何实现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目标, 我们利用品格教育,做了一些尝试。一、主题品格,打破课程界限,形成主题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 还要根据各学科的教学性质、学科特点,有机地在教学中渗透品格教育, 而品德课是进行品格传递的重要课程, 教师更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 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 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如, 三年级上册《为我们服务的人》这一单元我们就与品格教育中的“服务”, 整合在一个大的主题“服务”, 在这一主题下又设计了多个活动, 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等手段, 知道了周围为我们服务的人有哪些, 他们的工作情况, 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学生在调查中看到了各种职业的差别, 产生了矛盾, 特别是社会上对个别职业的歧视, 我们在后面的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中又把品格教育的“尊重”融入其中。利用品格教育中的故事、歌曲等生动的资源,让品德课丰富了起来。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自主学习中深化了品格意识的形成。“我能为大家做什么”就是利用了“服务”品格的设计,把为他人服务深入到活动教学中, 把感知运用到实践中,设计了“为身边的人做一件事”“尊重故事会”等活动,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 有为父母做事的, 有为同学、老师做事的等, 学生在这种自我组织、自我参与的活动中从内心就形成了良好的品格。二、活动品格依托活动课程,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品格的塑造和品格的培养。如, 三年级上册《幸福家庭伴我成长》这一单元我们就着重体现了品格教育中的“感恩”, 利用品格教育中的《我和苹果树的故事》, 使品德课中单纯的说教变成了生动的故事, 从而引到家庭中的成员及我能为他们做什么。最后我们设计了“感恩”活动, 向自己的家人进行感恩, 学生感恩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和父母说贴心话的, 还有给父母做菜的, 还有给老师送谢师卡的,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品格。在教学《在集体中成长》一单元时,只说维护集体荣誉,学生很难理解, 用语言描述也很难达到效果。我们就把品格教育中的“诚实”引入其中, 利用《谁干的》这一故事, 创设情境, 使学生体验, 通过这一情景的教学, 学生很自然地就说出了很多维护集体荣誉的方面。学生品格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三、环境品格创设氛围与环境, 潜移默化地渗透品格教育。良好的学校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课堂, 我们学校是一所新建学校, 校园中美化绿化都比较好, 但学生来到新的学校以后, 不注意爱护, 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我和花草说悄悄话”“争做护花小使者”活动,这样学生从内心就产生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也培养